原标题:好水养好鱼,这里的生态鱼塘边就卖光
镇康坐落于南汀河与怒江下游之间,境内水资源充沛、河网密布。近年来,镇康县立足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在渔业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清晨的木场乡河边村,山涧清泉流进鱼塘,泛起层层涟漪。这里海拔2000多米,一条名叫黑河的小河流环绕村庄流淌而过,高海拔、泉水清以及常年稳定的水温,形成了冷水鱼养殖的天然条件。村民们以前守着清泉没思路,如今挖塘引水,清水里养出了生态鱼。

村民余翠华早起喂鱼是他每天的“必须动作”。鱼儿会等待太阳出来水温升高后再出来觅食,余翠华看着自己的鱼塘,一脸满足。
“‘靠水吃水’,出水口就在寨子上面,水好鱼就很好养,也好管理,每天割草喂,不占用多少时间,气候凉鱼也不常生病。”余翠华说起村子里的水资源,很是骄傲。
河边村共有农户29户,家家户户都有鱼塘,多年来一直养殖草鱼和鲤鱼。开始只为了自家食用,而好山好水出好鱼,由于村民坚持原生态养殖,这里的生态鱼名气越来越大,漂亮的小村庄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鱼也就在鱼塘边销售开来,一个鱼塘每年能挣几千块钱。

“像这种有八九斤的草鱼要养五六年,喂得好、鱼塘大一些、水深一些就长得好一些,我们这里的鱼很好卖,不用拉到街上去卖,自己在鱼塘边就能销售了。”余翠华看着刚打捞出来准备称重的几条又大又肥的草鱼,开心地说道。
如今,冷水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成了乡村振兴的“致富宝”,在清泉与草料的滋养下,养出了农户们的好日子,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这座小村庄的独特魅力。

镇康县的渔业养殖还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坝区,集中在勐捧、勐堆、南伞三个乡镇,共有渔业养殖主体459户,其中渔业养殖企业3户,成立渔业协会1个,鱼塘占地面积1423亩。以养殖罗非鱼、草鱼为主,平均年销售1569.25吨。镇康还建有渔业种源繁育基地1个,主要繁殖品种为镇康黄壳鱼,年育苗量5万尾。
以水为媒
以生态为基
镇康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转化为渔业发展的产业优势
蹚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
乡村振兴新路子
为边疆村寨的持续发展
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段子善 何元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