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要闻 >> 正文
文明新风拂平河 乡村蝶变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09:22:00  来源: 云南网-临沧新闻网

原标题:文明新风拂平河 乡村蝶变谱新篇

“现在村里路干净了,周末能赶集市买新鲜菜,日子越过越有盼头!”马台乡平河村村民王大妈的感慨,道出了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乡村的显著变化。近年来,平河村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将文明新风培育与人居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培育、民生帮扶等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多元举措激发乡村活力,让文明之花在平河村绚烂绽放。

扮靓乡村“颜值”擦亮文明底色

人居环境是乡村文明的直观体现,平河村以“清脏、治乱、增绿”为重点,掀起人居环境提升热潮。村“两委”牵头制定《平河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划分党员责任区,组织村民开展“周五清洁日”活动,对村内道路、河道、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同时,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修复垃圾分类收集点2个。通过“文明家庭”“清洁庭院”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定期清扫的良好习惯,昔日“脏乱差”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整洁优美的环境成为移风易俗的生动注脚。

激活集市“引擎”涵养文明商风

为破解村民购物不便、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平河村依托小坝子新村地理位置优势,开办“周六集市”并明确摊位摆放、交易规范、环境卫生等要求,引导商贩诚信经营、文明交易。集市上,本地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农特产品,以及各类生活用品琳琅满目,不仅方便了村民日常采购,更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人均月增收200余元。如今的集市,不仅是物资交流的平台,更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窗口,村民们在交易中互帮互助,在交流中传递新风,文明商风蔚然成风。

凝聚乡贤“力量”传递文明温情

“在外打拼不能忘本,能为家乡做点事心里踏实!”平河村核桃树组外出创业青年代春龙说道。近年来,平河村积极联系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组建“乡贤帮扶队”,引导他们以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物资捐赠等方式反哺家乡。针对村内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帮扶队在节假日开展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此外,外出人员还主动带头简化红白事办理流程,劝阻亲友大操大办,并出资支持村内文化设施建设,带动更多村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让乡情在帮扶中延续,让文明在传递中扎根。

驻村干部“搭桥”夯实文明根基

驻村工作队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平河村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工作队深入调研村内实际情况,结合村民需求制定移风易俗工作计划,协助村“两委”完善《村民公约》,细化红白事办理标准。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向村民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人居环境提升和集市基础设施完善。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为平河村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推动文明新风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如今的平河村,环境美、产业兴、人心齐、风气正。下一步,平河村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优化集市运营模式,壮大乡贤帮扶力量,发挥驻村工作队桥梁纽带作用,让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