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态云南 | 临沧双江发现“植物界龙凤”——伯乐树
近日,云南省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双江管护分局工作人员在邦佑大箐开展日常巡护时,意外发现数株高大挺拔的乔木。经专业辨认,确认这批树木正是素有“植物界龙凤”之称的珍稀物种——伯乐树。
此次发现的伯乐树已形成一片生长稳定、结构完整的野生群落。该群落位于海拔2000米至2300米之间,林内胸径超过16厘米的植株共有7株,最高个体达18米,成年树木长势健壮,林下幼苗亦生机勃勃,显示出良好的自然更新能力。得益于该区域人为干扰少、植被原生性强,伯乐树的生长环境优越,演替过程连续完整,为其繁育提供了理想条件。
伯乐树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被誉为研究被子植物系统发育与古气候变迁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其在植物分类上属叠珠树科伯乐树属,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树高可达20米,树皮灰褐色,羽状复叶,花呈淡红色,因花萼形如钟状,又得名“钟萼木”。
伯乐树生境挑剔,喜温和湿润气候,需充足散射光却不能耐受强光直射,多生长于林缘或高大乔木的侧方庇荫处。正因如此,它在野外的自然更新难度较大,种群数量稀少。
此次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境内发现成片伯乐树群落,不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印证,也是当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生态保护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体现。它标志着该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成效持续向好。
珍稀物种是自然遗产的瑰宝,保护伯乐树,不仅是守护一个物种,更是维护一座连接古今的基因宝库。让这样的“活化石”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自然环境中代代延续,是我们共同的生态责任与未来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