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大棚干活了!”清晨,凤庆县小湾镇小湾村的村民们伴着晨光,相约着三三两两朝大棚赶去,一边走一边讨论时下村里最火的产业:“这种小菌菇真神奇,从种到收只需要短短三个月时间,这几天成熟以后还挺香的,光是闻着就觉得好吃。”
村民口中所说的小菌菇,名叫姬松茸,是一种人工种植的菌类。时下小湾村一个个姬松茸种植大棚,都迎来了第一次采收期。大棚里,一排排菌床上,鲜嫩挺拔的姬松茸顶着饱满的棕盖,破土待采。附近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为采菌人,他们熟练地爬上架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动作轻柔又麻利。采下来的姬松茸,被分拣、装框,运送上车,进入加工站。
小湾村姬松茸产业的兴起,得益于临沧禾源农业有限公司。“我们搞姬松茸种植已经很多年了,姬松茸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大众喜欢。偶然听朋友说起小湾这个地方,我们就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小湾镇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非常适合姬松茸这种中高端食用菌的生长。”临沧禾源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蒋金生一边仔细查看菌菇生长情况一边介绍道。
小湾镇小湾村,位于澜沧江畔,气温稍微偏高,雨量充足,气候湿润,非常适合姬松茸种植。禾源农业有限公司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下决心在此发展该项特色产业。
产业要落地生根,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让产业更好更快落地,禾源农业有限公司派出专人在小湾村扎根,通过扎实地入户走访,与村民们面对面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地讲解姬松茸的广阔市场前景、科学种植技术和收益预期,以及“公司+基地+农户”这一合作模式,成功打消了群众顾虑,点燃了群众热情,刚起步就吸引了8户群众参与。
“刚开始农业公司和我们介绍动员种植姬松茸,我们心里也没底。”小湾村村民周学武笑着回忆道,“后来公司的人一遍遍和我们强调,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提供菌种,最后还包收购,我们才打消了顾虑。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也不方便外出打工,在农业公司的动员下,感觉种植姬松茸也很不错,家里也有土地,就建设了4个大棚用来种植姬松茸。”
小湾村的姬松茸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负责指导并把控基地建设、菌种提供、种植技术、后续加工和包销外售等关键环节,以垫资形式帮助农户建设大棚,为基地建设提供所需的培植土、薄膜、木架、菌种等资源,并在建设过程中全程跟踪指导。同时,农户每个棚出资5000块配合公司建设,一个棚能使用2至3年,大棚建成后归农户所有,待产生收益后公司在从中回收基地建设的垫资,有效减轻了农户的生产投入负担,让群众能先赚钱,后还款。
此外,公司负责统一收购产出的姬松茸,不用农户自行找销路。公司还在基地附近同步配套建设了加工站,通过清洗、烘干后,让新鲜的姬松茸变成干货,延长了保质期,运输半径大大扩展,得以远销四川、上海等国内各大城市,甚至成功打入海外市场,真正实现了产品增值、产业富民。农户的姬松茸直接从基地进入加工站,中间不隔天不过夜,形成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既有效保障了姬松茸的品质,又能让农户享受到不操心、不差钱的“一条龙”服务。
“到目前,我们家4个大棚产量5吨左右,收入4.5万左右。姬松茸长得特别快,所以我家从建设大棚以来,每天都要请十来个工。”周学武高兴地说道。经过前期科学的管护,如今建成的14个棚里的首批姬松茸已如期成熟,且品质上乘,产量颇高,预计可产30吨左右,每公斤收购价9块钱,产值可达27万元。
首批鸡松茸种植的成功,不仅是小湾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特色高效农业迈出的关键一步,更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鲜”动力,提供了新选择,开辟了新希望!一方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紧密联结,从基地建设到技术指导到采收包销,全方位、标准化的服务,让农户在发展新兴产业时更有底气,更无后顾之忧,让大家种得安心、卖得放心,稳稳当当地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另一方面,从大棚建设、培土发酵,到中间管理、采收削皮,姬松茸种植全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为周边群众提供了诸多家门口的务工机会,这让许多不便外出务工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有效盘活了本地劳动力资源。截至目前,小湾村的姬松茸产业累计用工2520余人次,产生务工工资22万余元。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通过姬松茸的试种成功,小湾村编织起了一张联结广泛、惠及多方的“就业网”和“增收网”。它不仅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更让大家对产业转型升级充满了信心,坚定了信念。接下来,小湾镇将继续携手禾源农业有限公司,深耕细作,乘势而上,持续优化种植技术,提升产量和品质,着力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让“小湾姬松茸”的鲜香飘得更远!
云南网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杨雪 张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