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有一个被上千亩芒果林环抱的忙乐自然村,这里仅有50户人家。时下,正值芒果成熟季,金黄的果实缀满枝头,村寨掩映在果香四溢的果园中,勾勒出一幅生态与产业交融的和美乡村图景。
果农杨绍花家30亩的芒果园,是村里产业发展的生动展示。凭借科学管护,她家芒果园年纯收入超9万元。“以前种其他农作物,一年到头刨不出多少收成;现在芒果树成了‘摇钱树’,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杨绍花感慨地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声。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改良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将这片土地打造成超千亩的芒果产业基地,让金黄的芒果真正成为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如今的芒果园,既是村民的“增收田”,也是游客的“打卡地”。每到采摘季,游客们漫步林间体验亲手摘果的乐趣,村民顺势推出“现摘现售”服务,新鲜芒果、手工芒果干等特产通过游客的口口相传,带动农产品销量显著提升。
据了解,忙乐五组种植的芒果主要有三年芒、四季芒、象牙芒,针对品种相对单一的问题,为降低市场风险,村里积极探索“立体农业”模式——在芒果树间套种咖啡苗。高大的芒果树为喜阴的咖啡树提供天然遮荫,咖啡树则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生长,形成“上果下咖”的复合种植系统。
“以后一亩地能赚两份钱,土地综合效益将大幅提升”,村党总支书记李金梅介绍,目前村里正在推进芒果深加工厂建设等工作,让千亩果园不仅是村民的“钱袋子”,更成为展现边疆民族地区产业振兴的生动样板。
云南网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李贞涛 苏晗 俸江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