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拂,山野间百花竞放,佤乡独特的木鼓声与自然交响。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青翠的山峦环抱着古朴村寨,佤族妇女的银饰随舞步叮咚作响,这片被誉为“世界佤乡·秘境沧源”的土地,正以原始部落的神秘图腾和“摸你黑”狂欢节的炽热情感,重塑着滇西南文旅的新坐标。
近年来,沧源县锚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依托民族文化、红色历史和生态资源三大优势,创新打造“旅居沧源”品牌。以“沧源”IP为核心,坚持规划先行、穿点引线、以点带面,把多“点”建设连成旅游产业“线”,突出“民族味”“原生态”“烟火气”,实现景区设施、服务功能、体验感受“三级跳”。2025年以来,沧源县预计实现旅游总花费7.47亿元,旅居人数突破2.6万人,同比增长31%。“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文旅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聚焦文旅“十五五”和全域旅游(旅居)两个专项规划,沧源县重点推进司岗里崖画谷5A级景区创建,同步构建“1+N”旅居产业布局,以葫芦小镇为支点,用好“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对标8个具体业态,活化13个重点旅居村,初步形成国门边关路线、文化遗产研学路线、古寨风情体验路线、理想信念学习教育路线4条康养旅居与研学精品旅游线路。当地还创新推出文创体验、茶文化等5大基地,打造“创训养”融合的佤乡样板。
在翁丁古村落的云雾中穿行,非遗传承人精湛的佤族传统纺织技艺让人赏心悦目;在葫芦小镇的夜市里,佤王宴、佤族鸡肉烂饭让人意犹未尽;在葫芦湖边的文化长廊上,月亮升起来、佤族木鼓舞等传统文化让人沉醉其中……
沧源县以非遗传承与特色节庆为引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配合《熊猫计划2》等影视取景带来的传播效应,农克硝洞遗址研究的新学术高地,形成文化体验、影视引流、学术研究多维驱动的特色发展模式,使“世界佤乡”品牌持续升温。据统计,“五一”期间,沧源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0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乡村旅游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2.1%。
依托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与“旅居云南”政策机遇,发挥文旅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的联通引领作用,沧源县培育125家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和6个农民旅游合作社,带动362户816人实现家门口就业,227名农民转型为职业旅游从业者,形成“村集体增收、企业盈利、群众致富”的三赢格局,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成为“有一种幸福在沧源”的具象化。
当前,沧源县正全力将“世界佤乡·秘境沧源”打造成为高识别度、高传播度、高美誉度的文旅品牌。从特色景区打造到全域资源整合,从单一观光体验到“创训养”多元业态培育,沧源正走出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让这片神奇的土地真正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云南网记者 隋鑫 李春林 通讯员 罗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