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瞄准高端水果市场,通过“校地合作”模式引入科研力量,推动榴莲产业从零星试种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边疆县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孟定镇地处北纬23°的热带边缘,年均气温22.9℃、年日照2200小时、年降雨量1600毫米、全年无霜期,独特的河谷气候和充足的日照,是国内少数适宜榴莲种植的区域之一。
孟定镇当地政府携手云南农业大学榴莲专家团队,以“政府搭台+科技赋能+企业运作+农户入股”模式,引进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的黑刺、猫山王、金枕及Ri6等优势高端榴莲品种共106份种质资源,融合榴莲种质资源生产示范、教学科研实践、科普教育、研学旅游、系列培训等多功能的300亩榴莲特色产业园落户孟定镇遮哈社区。
目前,孟定镇共引种种植16棵榴莲大树、3200余株榴莲种苗,种植成活率98%以上。榴莲产业园中,一片片正在抽芽转绿的榴莲树苗,满眼朝气蓬勃的景象。
孟定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孟定作为中缅边境重镇,有着47.35公里国境线和清水河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随着临清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孟定将加速从‘末梢’变为‘前沿’,我们将充分利用好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资源,以榴莲为主的热带水果产业就是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一项重大突破。”
据了解,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李永和教授带领团队对孟定镇引种榴莲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应对的技术预案。云南农业大学榴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敖平星博士是榴莲基地的技术负责人,他收集了孟定镇近20年来的气象资料及当地土壤理化指标数据,学习了国内外榴莲种植的先进经验,严格分析比对论证了在孟定种植榴莲的可行性。
结合当地发展榴莲产业的积极性和优越性,用“科技+”的思维,破题榴莲产业发展瓶颈,解决榴莲产业发展的重大“卡脖子”问题。敖平星说:“孟定镇是全国最适宜种植榴莲的地区之一,但榴莲是典型的热带水果,引进来的榴莲很容易‘水土不服’,成活率低,不易开花结果。发展榴莲产业,离不开科研部门的支持。”
榴莲特色产业园坐落于孟定镇遮哈社区,与被誉为“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的芒团村紧紧相连,与孟定情人湖景区、南汀画院、公主山相距不超过5公里。“今后,我们要将榴莲产业园打造成融特色产业示范、科技交流培训、文化体验研学、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科文旅’产业综合体,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节点上,发挥好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示范作用。”孟定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眼看去年引种移栽的大树已进入初花期,面对摆在面前的一个崭新产业,耿马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局长俸昱感慨道:“校地合作,让从前不敢干、干不成的事,现在变成了现实。科技赋能,是我们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更是我们榴莲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未来的‘榴莲自由’必然从科技创新开始!”
云南网记者 李彤 李春林 通讯员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