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耿马:“光伏+”点亮“绿色经济”促振兴
走进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兴乡岩榴村周家寨自然村,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青山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光伏板下,龙胆草、茶树等作物正吐露新芽,与正在觅食的山羊、土鸡构成一幅现代农业新图景。这片曾经低效的荒坡,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农光互补综合发展模式,实现了年总产值100万元的跨越,有效激发了荒坡活力。
近年来,耿马自治县充分发挥周家寨自然村地势高、光照充足、植被低矮等特点,在荒山、低效坡地等地带,科学有序布局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并按照绿色生态的理念,探索光伏药植、光伏养殖、光伏茶植等“光伏+”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实现发电种养“两不误”、一地多用“双丰收”。
为盘活荒坡资源,2022年,大兴乡党委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临沧耿马大兴周家寨200MW复合光伏项目落地建设。
据悉,该项目由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实施建设,用地总面积4610亩,于2024年6月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10.64亿元,装机总容量20万千瓦,并网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1亿度,产值9327万元,年缴纳增值税、所得税收1201.7万元,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7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85万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针对租地、租金等关键问题,大兴乡乡村两级干部靠前服务,通过逐户走访,耐心解释政策,消除群众顾虑等措施,顺利完成4610亩土地流转工作,并签订为期25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村民每年可获得300万元以上的租金收入。作为协调土地问题的回报,华电公司每年支付岩榴村集体12.49万元以上的服务费。
“项目施工工程中,我们按照‘一地多用,阳光共享’工程建设理念,积极探索农光互补综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光伏列阵区土地,从设计、施工方面采取多项措施降低对茶叶、龙胆草等作物生长的影响。”项目经理陈靖生介绍,通过创新“光伏+”立体农业模式,2024年,光伏板下共种植茶叶和龙胆草2000余亩,养殖本地山羊和土鸡1400余头(羽)、蜜蜂300余桶,带动经济增收100万余元,形成了上有光伏、下有产业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升。
“通过土地租赁得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产业发展得现金的‘三金’模式,我们村民靠着一块土地获得了多份收入,周家寨复合光伏项目基地成为耿马县首个推行‘党建+光伏+集体经济+产业’模式的示范基地。”岩榴村党总支书记杨老二站在光伏阵列间高兴地说,种植空间的拓宽,老百姓的收入来源也随之拓宽。
据悉,光伏项目建设阶段带动1000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项目每年为岩榴村集体经济带来12.49万元以上的“阳光收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陈会平 查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