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旅居沧源丨沧源:党建赋能激发多元旅居新活力
伴随着春日的暖阳,走进临沧市沧源县城葫芦湖旁的房车营地,一排排房车整齐停靠。近段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掀起了到沧源康养旅居的热潮。
“在这里,晚上睡觉都不用开空调,特别舒服。”“白天阳光晒在身上,暖烘烘的,太惬意了。”来自四川、浙江、黑龙江等地的游客满脸笑意地分享着。他们或是在葫芦湖周边悠闲地散步,欣赏着如画的美景,或是坐在房车外,泡上一杯热茶,尽情享受着这温暖又舒适的春日时光。
近年来,沧源以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居经济,坚持党建赋能、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以拓展乡村旅游新动能为着力点,擦亮“世界佤乡·秘境沧源”金字招牌,加快推进旅居沧源建设。
夯实组织根基,激活旅居动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旅居沧源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1+N”旅居产业布局,分批次推进葫芦小镇、班鸽村等13个旅居村(点)建设。坚持把党组织建立在旅居产业建设上,推动成立葫芦小镇党支部,消除党组织覆盖“空白点”,充分利用党员先知、党员先议、党员先行“三先”模式,各旅居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开办农家乐、民宿和发展土特产,组织党员积极参与旅居产业建设,推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全县8000多人吃上旅游饭,吸引45人回乡创业、带动214户当地农户开办经营性店铺。
强基引资育才,多方合力联动。坚持“党委统筹、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同频共振”,引入景兰文化旅游、云南达能等各类企业10余家,签订承租和投资运营协议6家,投资开发建设葫芦小镇、班鸽、翁丁、嘎多等4个旅居村。全覆盖对导游、景区解说员及景区、宾馆酒店及餐饮店等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旅游讲解员、手工艺品等培训15期,培训1570人次。建立人才引进、选聘、使用、培训及待遇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管家、金牌主播、职业经理人12名,选聘“旅居沧源推荐官”7名、“旅居村长”4名。
精耕农旅融合,丰富旅居业态。围绕“糖、茶、果、菜、牛、烟、蜜、米、竹、胶、咖啡、坚果、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实施县处级领导牵头负责的“链长制”,持续推动产业组织化发展,实施了一批观光农业、采摘体验园、农事民俗体验点等农旅融合项目,香飘飘“超级茶园”落地沧源,成功打造了怕拍古树茶、碧丽园有机茶、黑蜜、咖啡等一批旅居产品。全面提升摸你黑狂欢节、新米节、音乐节等节庆活动运营水平,打造《族印·司岗里》等佤族原生态歌舞剧,形成“周周有活动、处处有体验”的文化盛宴。
多方维度合作,增强旅居人气。发挥“国门党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大招商引流,持续与中国东航集团、上海崇明生态旅游集团等企业合作,积极打造工会活动“目的地”,先后引入飞行员、团干部等职工疗休养6批300余人次。推出康养之旅“老宝贝”计划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1100余名“老宝贝”来沧。以协会为桥梁纽带,不断扩大旅居沧源“粉丝群”,与云南自驾车与房车露营协会联合推出“幸福在沧源·旅居在佤乡”全国百名会长走进秘境沧源活动,扩大秘境沧源知名度,省外旅居保有量近1500人。
下一步,沧源县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佤族文化,不断丰富旅居业态,打造集康养、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居经济新模式,用独特的魅力和持续的创新,让“世界佤乡・秘境沧源”成为人人向往的旅居胜地,让更多游客感受佤乡的独特魅力。(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