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临沧,细雨淅淅,在这寂静城市的一方天地里,声音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记者随车来到临沧市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1号录音棚里,录音设备整齐摆放,墙壁使用特殊材质,将外界喧嚣隔绝。设备开启,配音演员全神贯注,注视着眼前的电视机,准备开始今天的配音录制工作。
“hu…mīex.”(佤语,意为“呼……娘。”)正在录制的是《我的父亲焦裕禄》节选剧本,负责焦裕禄角色的配音演员龙大伟,正在绘声绘色地进行佤语配音。他的声音低沉沙哑,诉说着焦裕禄对多年未见的母亲的愧疚与思念,饱满的情绪直抵人心。
“houig gon ex laih?hoig grōx maix,maix grōx yūh nin o.”(佤语,意为“俺儿回来了?瘦了,这都没肉了。”)今年44岁的田翠翠正在给焦裕禄的母亲进行配音,声音中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也饱含对儿子的牵挂与担忧。
“mōh nbīoung noh ga maix,yix rax hreeng ang lai houig di mgāig maix.”(佤语,意为“他想您了,这么些年没回来了”)。扮演焦裕禄妻子徐俊雅的配音演员田秀英,以微微颤抖的语调展现出对这对母子的深深疼惜之情,拨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演罢,掌声雷动,听众赞叹不已,颂声载道。
“他们的声音和情绪交织在一起,瞬间把我带入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现场的听众说,三人不同的声线将这段戏表演得活灵活现,佤语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也为这个经典的故事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这是临沧市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每一位配音演员的日常,这样的民族语配音也已在临沧回响45年。
1979年,临沧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组成立,这便是临沧市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的前身。截至2022年,这个历经岁月依旧饱含活力的团队,共翻译制作了1158部影片,包含603部佤语电影,494部傣语电影,48部拉祜语电影,7部布朗语电影,1部俐侎语电影以及5部缅甸语微电影。这些民族语电影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观影的愿望,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在配音室这一方寸之隅,配音演员以声音为画笔,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少数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他们说我们配音演员是‘怪物’,要将自己拆解成无数碎片,每一片都精准地嵌入不同的角色之中。”从事佤语译制工作的田翠翠开玩笑地说。
田翠翠从小生活在阿佤山,是个地道的佤族姑娘。她自幼便听着“班洪四大嫂”的故事长大,这些文化潜移默化地在她心里播下种子。“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工作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能够从事这份我打心底热爱的职业我很骄傲。我想用自己的母语,将党的声音传遍阿佤山的每一个角落,让同胞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怀。”田翠翠说。
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就像焦裕禄所说“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临沧市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在执着前行。
45年只是一程,未来,仍在路上。
云南网记者 李春林 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