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沧:做优富民产业打造幸福富村
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以来,临沧把产业发展作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沿边村(社区)地域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龙头企业,以“一村一品”培育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培育乡村旅游、边民互市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农业产业由传统种养殖向加工、流通、服务等行业延伸,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产业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格局。
走进被誉为镶嵌在边境线上的“绿宝石” 幸福村——沧源佤族自治县芒卡镇白岩村中伙房自然村,一栋栋美观大气、黄墙红瓦、颇具民族特色的楼房格外耀眼;村子、院子、屋子洁净明亮,家家户户有供生产生活用的小汽车,农户庭院中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药园(滇重楼,滇黄精等)形成“四微”景观,村民安居乐业,俨然一幅生态宜居的边境现代化幸福村寨新画卷。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伙房自然村村民以种玉米、养猪为生,群众增收产业单一,发展找不到路子。种植传统的玉米、蚕豆、豌豆,产量低、时间长,一直是“广种薄收”的状况。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启动以后,立足区位优势,制定了“补齐短板、发展产业”的计划,把发展野生茶种植、黑山羊养殖作为中伙房村的支柱产业,同时组织发动群众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发展庭院经济;发动农户种植鲜花,全力打造集“守边固边、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2022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0元,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示范型村庄。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大水井自然村结合村情实际和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开展产业道路建设,积极引入蚕桑等新产业,巩固提升玉米、甘蔗等传统产业,种植玉米1600亩、甘蔗833亩、瓜果蔬菜160亩。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基地,提升完善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通过修建产业道路,引进蚕桑、魔芋等新产业,新发展种植蚕桑42亩、魔芋450亩,随着产业道路越修越宽,村里的产品销路也更广了,尤其是2022年我们村申报‘一村一品’瓜果蔬菜产业产品,在道路修建后无需通过县城,能更快更便捷地销往全国各地。”说起产业发展,大水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任瑞不禁竖起大拇指。
同样,镇康县南伞镇刺树丫口自然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刺树丫口自然村位于中缅边境,是靠近缅甸最抵边的村寨,素有“百里边关第一哨”之称。按照“红旅、农旅、文旅、边旅”四个结合的理念,镇康县以“百里边关第一哨”为名片,通过“党建+维稳+旅游+文化+产业”五合一模式,让红色边地文化和彝族“阿数瑟”文化相结合、传统自然景观和现代庭院景观相结合,在刺树丫口自然村着力建设打造了巡边栈道、观城台等为代表性的边境红色旅游景观点,动员农户开办民宿、农家乐和咖啡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2022年,刺树丫口自然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60元,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44个沿边行政村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激发边境村寨的内生动力,跑出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度”。2022年,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创建成为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沿边行政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所在县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以上。
产业花开百姓富
美丽乡村处处景
在特色产业的加持下
临沧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底气”十足(李维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