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翔区稳步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临翔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发展”原则,统筹推进“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质量持续提升,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坚持规划先行理念,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立“12345”总体发展思路,即,围绕创建全市嵌入式养老服务示范区“一个目标”,突出城市提质、农村扩面“两个重点”,完善区级养老服务平台、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三级网络”,推进智慧平台建设、服务设施提质、服务质量提升、专业人才培育“四项工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五个老有”目标,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辖区建有临沧市临翔区老年护理院、泓雅韵养老服务公司等养老服务机构17家,建成蚂蚁堆村、玉龙、锦凤、忙令、文伟、海棠等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1个,整合工会、文旅、卫健等资源建成南屏、圈掌、菜园等老年人活动场所75个。实现养老床位1396张,每千人达35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6%。
探索“公建民营”模式,激发养老服务新活力。坚持“宜公则公、宜民则民”原则,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与“公建民营”模式结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管理。以临翔区社会福利园区示范引领,引入云南昆明润福医养有限公司,探索“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双轨运行,打造集机构养老、旅居养老、医养康养于一体的养老综合体。引入临沧百托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对博尚、圈内、马台3所乡镇敬老院进行委托运营管理,入住率从12.5%提升至42.9%,运营成本降低25%,服务满意度达96%。忙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依托临翔区中医医院与玉龙社区康养中心合作,打造“医疗+康养”联合体,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针灸、理疗等中医特色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累计签约500份,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需求无缝对接,激发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新活力。
构建多元供给体系,满足养老服务新需求。临翔区中心敬老院开设中医理疗室,与忙畔卫生院结合建立医养结合示范点,与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医保一体化管理服务格局。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与临沧社心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情绪危机或心理危机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干预。玉龙社区试点“智慧养老平台”运用,通过智能手环、电子围栏等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生命体征和活动轨迹,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平台还集成政策咨询、家政预约、健康管理等功能,老年人可通过一键呼叫获取服务。积极探索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整合各类阵地10余个,链接各类服务商家50余家,开展“邻里互助敲门”行动100余场次,提供老年人服务1.2万人次。探索以市场为主体、整合社区资源的支持机制,高位推动7个“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建设,为独居和失能老人提供家门口就餐服务。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样化上门服务655人19650人次。
强化党建赋能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新水平。玉龙社区通过党建纽带整合医疗、物业、志愿者资源,建成集医疗、康复、托养、食堂于一体的嵌入式康养中心,提供助餐、助医、助洁等“十助”服务,覆盖周边1500余名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开设党史课堂、民族歌舞等课程,组建“银发宣讲团”开展政策宣传和红色教育,累计授课23场次覆盖1100余人次。忙畔街道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治理,聘请24名退休干部担任网格长、业委会主任,推动“以老助老”志愿服务常态化;组建“银发巡逻队”开展夜间治安巡查71场次,增强了社区治理力量。忙畔街道“党建引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入选全市乡镇党工委书记培训班优秀案例,玉龙社区康养中心得到省、市好评,临沧市临翔区中心敬老院进入全国“敬老文明号”评选候选对象,海棠社区进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候选对象。(朱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