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德:荒坡秃岭变身苹果园 绿了山乡富了乡亲
金秋时节,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班卡乡放牛场村的苹果种植基地里,连绵的果园绿意盎然,累累硕果压弯枝头。青红间染的苹果在阳光下闪烁着自然的光泽,犹如山野精心雕琢的红色珍宝。人们穿梭在林间,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凝结生态智慧的果实摘下,通过分拣、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好苹果是‘养’出来的,更是好生态‘馈赠’的。”班瑞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冲一边分拣打包一边介绍,“今年风调雨顺,加上我们坚持生态管护种植,挂果率再创新高,产量预计能突破70吨,苹果口感甜脆多汁、果香浓郁,是真正的‘大山味道’。”
这片果园的甜蜜故事,始于一场“荒山变金山”的生态实践。2017年,班卡乡立足冷凉山区气候特点,引入农业企业,在500亩荒山上打造现代苹果庄园。面对水土流失、植被稀疏的坡地,公司坚持零农药、零化肥、零催熟,用生态疗法唤醒土地生机,经过8年的精心呵护,曾经的荒坡秃岭蜕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与此同时,这份源于纯净山野的“生态诚意”,让班卡“丑苹果”迅速走俏市场,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健康珍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更令人欣喜的是,优美的果园环境本身也成了“绿色资产”,每逢采摘季,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呼吸清新山野空气,生态果园变身“网红”打卡地,绿色产业延伸出乡村旅游的“美丽经济”。
果园的蓬勃发展,不仅染绿了荒山,更成为带动乡亲致富的金钥匙。村民张保边放下锄头,成了园区的“产业工人”,“剪枝、除草、疏花、疏果、采摘、分拣、装箱……农闲时就过来,一天稳稳进账一百多元,守着青山绿水,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还能照顾老小,这日子真甜!”像张保边一样,众多周边村民在“生态产业链”上找到了稳定岗位,年均增收数万元。
如今,班卡乡通过立足山区生态禀赋,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富民”的思路,精心培育苹果、冬桃、沃柑等特色林果产业。一枚枚饱含生态密码的“丑苹果”,正在打开一道道生态修复、绿色生产、乡村旅游、群众增收的“绿富共赢”之门。(邓红梅 杨维 吴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