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要闻 >> 正文
四排山乡:火塘边的“撒梦梦” 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09:20:00  来源: 云南网-临沧日报

原标题:四排山乡推出“五心”调解法——火塘边的“撒梦梦” 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部的四排山乡,多个民族在此世代聚居。

近年来,四排山乡紧扣民族地区治理特点,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枢纽,推出融入佤族文化基因的“五心”调解法,将“撒梦梦”(佤语,意为劝矛盾双方平心静气、好好商量)的温情理念贯穿调解全过程,让民族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量身打造了一把精准高效的“金钥匙”。

“来,围着火塘坐,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在四排山乡的调解现场,类似话语时常出现。佤族同胞向来热情好客,四排山乡将这一民族特质融入调解工作,创新“热心接待”方式——邀请纠纷当事人围坐在火塘边,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在温暖氛围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当事人在被尊重、被关怀的氛围中放下戒备,更愿意敞开心扉倾诉诉求,为矛盾化解筑牢了信任基石。仅2024年,通过“火塘接待”模式受理的纠纷占全乡总量的85%以上,群众初访满意率达97%。

“纠纷要解好,根源得找牢。”这是四排山乡调解员的工作信条。在深入调查环节,乡调解队伍坚持“细心调查”原则,走村串户时全程用佤语与当事人、邻里交流,用熟悉的乡音传递关切。从田间地头的劳作间隙到农家小院的茶歇时刻,用佤族群众最易接受的方式拉家常、问实情,全面掌握纠纷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2025年以来,调解员累计走访农户1200余户次,收集纠纷线索320余条,这种“接地气”的调查方式,确保了每一次调解都依据真实准确的信息,精准找准矛盾“症结”。

“撒梦梦,有话好好说,莫要急。”调解过程中,这句佤语劝慰时常响起。面对当事人激动的情绪,调解员始终践行“耐心疏导”理念,用温和的佤语轻声劝慰,引导双方冷静下来。在火塘微光的映照下,调解员结合佤族“重情理、讲和睦”的传统,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将对立情绪一点点消融在春风化雨般的沟通中。针对复杂纠纷,平均单次调解时长超过2小时,最长案例历经5次上门疏导最终达成和解。

“调解一碗水端平,才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四排山乡始终坚守“公心调解”“诚心析案”原则,无论当事人贫富亲疏,都以公平正义为标尺。调解员将佤族传统中“说理讲公正”的文化基因与现代法律法规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明法析理;同时以火塘夜话般的坦诚,帮当事人剖析纠纷利弊、计算“得失账”。2025年通过“法理+情理”双重分析促成和解的纠纷占比达96%,最终形成的调解结果既合乎法律规定,又契合民俗民心,让群众真正信服。

自“五心”调解法推行以来,四排山乡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与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2025年,已成功调解纠纷36起,成功率保持在99%以上,芒关村等村寨更是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与此同时,四排山乡以“五心”调解为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了8支119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和8支107人的矛盾排查小分队,将熟悉村情民意的“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其中。通过“调解+普法”模式,全年结合纠纷化解开展普法宣传33场次,覆盖群众1.2万余人次,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火塘边的“撒梦梦”仍在继续,茶香烟火间的温情不断传递,佤乡“五心”调解法这把“金钥匙”,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俸丽琴 何伟)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