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沧市永德县连绵的山地与田野间,深蓝色的光伏板矩阵如波光粼粼的“海洋”,将丰沛的日照转化为清洁电力,源源不断输送至国家电网。作为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永德县正以光伏产业为突破口,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径,为落实“双碳”目标、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资源优势筑基,产业规模初显。永德县低纬高原区位优势显著,年均日照时长超2196.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达133.58千卡/平方厘米。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永德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入三峡新能源、国能(浙江)能源等9家企业,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23个,总装机容量高达167.21万千瓦。截至2025年,已建成全容量并网项目8个(含部分并网3个),累计发电6.28亿度,实现产值1.76亿元,年税收2200余万元,昔日贫瘠的荒山正蜕变为“绿色银行”。
标杆项目引领,生态经济双赢。位于大雪山乡的大雪山200MW(林)光互补项目是滇西规模领先的山地光伏工程。该项目于2023年12月31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年均发电量2.1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万吨。“目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正常,”三峡新能源永德县有限公司副检修班长赵懿轩介绍。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改写了当地“荒山闲置”的历史,更以实打实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成为永德县践行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标杆工程。
模式创新增效,赋能乡村振兴。在德党镇126MW农光互补项目区,深蓝色的光伏阵列层叠铺展,与下方生机勃勃的农田共同构成壮观的“蓝色梯田”。该项目于2024年1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达1.64亿千瓦时。国能(永德)能源有限公司通过专业化、常态化运维管理,保障电站高效稳定运行。“我们核心任务就是确保每一块组件、每一台设备正常运行,保障系统持续稳定发电。”德党光伏电站副厂长潘见利表示。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模式,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为土地综合利用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擘画未来蓝图,持续扩大版图。从荒山到“阳光银行”,从田野到“蓝色梯田”,光伏产业正深刻改变着永德的发展图景。展望未来,永德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杨鸿成表示:“我们将紧扣‘双碳’目标,持续发力新能源。一方面加速推进在建项目,确保早日全容量并网;另一方面积极谋划新项目,重点布局集中式光伏储能电站等领域,进一步扩大装机规模,提升绿色能源供给能力。”
随着一个个光伏项目持续释放效能,永德县的光热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为国家能源转型贡献基层力量,更以坚实的步伐,书写着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永德答卷”。
云南网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祁学军 许瑞骞 刘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