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要闻 >> 正文
云县大寨镇:彝山打歌队“跳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08:56:00  来源: 云南网-临沧新闻网

原标题:云县大寨镇:彝山打歌队“跳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在云县大寨镇新民村的山间田畔,一支由彝族村民自发组建的彝山文化打歌队,正以悠扬的芦笙为引、以灵动的舞步为媒,让沉寂的彝乡焕发文化生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踩出铿锵节奏。

新民村作为大寨镇彝族聚居的核心村落,完好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彝族文化基因。2025年初,借勐麻新春民俗狂欢节的东风,彝山文化打歌队应运而生。队员们手持笛子、芦笙、口琴等传统乐器,将田间劳作的质朴与艺术表达的灵动融为一体,用纯正的彝语传唱的古老歌谣,既是村民茶余饭后的精神慰藉,更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注脚。 农闲时节的排练场上,传统打歌动作与现代舞蹈元素碰撞出奇妙火花。《左脚抬》的明快节奏里藏着农耕文明的韵律,《小攒步》的轻盈步伐中融入生活气息,《闪腰歌》的热烈舞姿间传递着民族豪情——这些节目既坚守彝族文化的原真性,又洋溢着新时代的鲜活气息。活动场地里,传统乐器与现代音响设备相映成趣,孩童追着节奏模仿舞步,老人围坐一旁指点细节,传统文化在代际接力中完成创造性转化。“以前劳作后多是守着电视消磨时光,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打歌队队长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如今村里每逢节庆喜事,打歌队的身影从不缺席,芦笙一响百人共舞,传统仪式与现代生活在此无缝交融,让民族文化真正“活”在当下、“火”在民间。

文化赋能之下,打歌队蹚出“非遗+经济”的特色发展路径。今年以来,他们受邀参加镇内外文化活动4场次,斩获集体荣誉二等奖;承接的商演活动中,单场补贴达千元,让文化传承有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更长远的规划正在酝酿:探索网络直播展示模式,通过镜头呈现彝族歌舞的灵动、民族服饰的绚丽、传统乐器的精妙,吸引更多网友关注,让“指尖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