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凤庆县:“撂荒地”华变“致富田” “苦药材”书写“共富经”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4日 09:20:24  来源: 凤庆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记者蹲点看振兴】凤庆县:“撂荒地”华变“致富田” “苦药材”书写“共富经”

  近年来,凤庆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盘活林下资源,探索“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中药材发展模式走出一条药香、民富、生态美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开出致富“新良方”。

  近日,走进郭大寨乡团山村滇黄精育苗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滇黄精苗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给滇黄精苗除草和施肥,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郭大寨乡山林地资源丰富,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郭大寨乡将中药材种植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引进龙头企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让闲置土地“活起来”。

  在邦贵村小光山,由致富带头人施金来带头,选择附加值高的滇黄精作为主打品种,通过整合撂荒土地资源,开辟出100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另外,充分利用郭大寨乡12.2万亩的核桃林下空间,通过长短结合方式规划种植周期短、收益快的板蓝根2000多亩,昔日的“撂荒地”华丽转身为“致富田”。

  “我们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除了滇黄精,还种植了重楼、白芨等中药材。目前,我们已经对滇黄精进行了初步开发,制成了黄精茶。接下来,我们将计划继续延伸中药材加工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在黄精种植基地探索发展林禽、林蜂、林菌、林下观光等产业,走出一条林下立体化农业发展之路。”邦贵小光山种植基地负责人施金来表示。

  为提升群众中药材种植积极性,打消他们有产品无市场、有想法无技术的后顾之忧,郭大寨乡通过村企合作,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采取“免费教技术、垫资供种苗、保底全收购”的举措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招商龙头企业派驻技术员全程指导,提高中药材科学化种植水平,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降低产业风险形成“企业发展有盈利、村集体参与有酬金、农户种植有资金、群众务工有薪金、流转土地有租金”的“一利四金”联农带农机制

  “我家今年获得土地流转金1000元,我又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00块工钱。”在团山板蓝根育苗基地务工的李宗成高兴地说。

  2024年,郭大寨乡中药材种植产业为辖区群众提供就近长期务工岗位20余个,使用短期务工900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务工收入近100万元。实现群众土地入股分红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长27万元。中药材产业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仅成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银行”,更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种好一味药,长成“一条产业链”,鼓起一方群众的“钱袋子”。 郭大寨乡中药材种植产业仅是凤庆县的一个缩影,据悉,截至目前,凤庆县已经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的有40个,全县累计种植生物药材面积达9.36万亩,可收获面积达2.81万亩,累计产量1.33万吨,累计总产值17920万元。“小药材”书写“共富经”,“苦药材”日渐成为村民致富的“甜产业”,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李文强 杨照舒)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