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江:林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绿饭碗”
近年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进林草产业建设,秉持“守绿换金”理念,积极探索“党建+生态就业”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双江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一系列就业增收政策,整合林草、农业农村、人社等部门资源,形成政策合力,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乡(镇)党委积极搭建产业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社区)党总支建立健全“需求摸排+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全链条服务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就近输送460名群众参与林区管护、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在生态就业领域大胆创新,优先安排59名低收入农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增收9600元;招聘76名待业大学生担任专职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增收8.4万元,为生态管护注入了新鲜血液;积极培育壮大林下经济产业,全县现有13户林下经济生产经营企业(其中精深加工企业5户);由党组织领办的5家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达0.84万人;发展林菌、林药等特色种植1.2万亩,带动500余户家庭实现“林间创业”;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荣康达森林康养庄园、冰岛古茶树公园等100余处乡村森林生态景区蓬勃发展,就近吸收农民就业2万余人,600余户农户通过导游、民宿管理、生态农特产品自营等转型为“生态服务员”。2024年,全县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产值突破1200万元,实现了“生态增绿、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目标。
在林下经济产业链延伸方面,坚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石斛种植,党员大户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员+农户”等模式,带动村民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刘思佳是一名党员,大学毕业后,她与双江鼎云茶业有限公司共同到忙糯乡富王村投资500万元,发展林下滇黄精2000亩,在当地聘用长期工人22名,季节性用工7000多人,带动周边340户农户种植4000亩滇黄精,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邦丙乡邦丙村梨果树组党员张明华组建双江邦丙乡金壳泡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57户117人,带动6个行政村核桃种植户560户,向丝路荟供应链管理云南有限公司销售核桃青皮果250吨,支付收购款40万元,社员户均增收7000元。党员先锋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双江的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2024年,全县林草领域新增本地就业3200人,就业人数增长32%,林草综合产值突破61.58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1.14万元。下一步,双江县将继续深化党建与生态建设融合,进一步推动科技赋能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探索创新,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记者 付元刚 通讯员 苏义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