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耿马傣族剪纸 剪艺精彩故事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剪纸是耿马傣族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耿马傣族剪纸应用较为广泛,它与当地傣族的信仰、傣历节日、生活习俗等密切相关。以构树皮纸为材质,以自然环境中的花鸟虫鱼,身边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作为剪纸的样本,并广泛运用于祭祀活动、服饰、鞋帽、枕套等日常生活中。
耿马傣族剪纸的材料主要使用“白绵纸”和“布”,以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为工具。耿马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一般可剪八层纸,一次可凿五十余层。“剪”又分为即兴与非即兴两种方式,即兴剪纸无需稿样随手可剪,非即兴剪纸则需按样剪制。“凿”则需要稿样,按样凿制。
耿马傣族剪纸于2019年被临沧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耿马傣族剪纸剪法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其中,孟定镇城关社区就出了一个有名气的民间剪纸艺人,他就是傣族剪纸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国明,用剪纸的形式剪艺傣族民间故事,传承好剪纸技艺,弘扬民族文化。
一把剪刀、一张白棉纸,没有实物,在王国明手里不出一小时,一张栩栩如生的图案剪纸就成功制作完成。对于王国明来说,剪这样一幅图案已再简单不过了。
王国明与同村的其他傣族汉子一样,干农活、做家务。然而从小爱好画画的他,受寨子老人剪纸的影响,从此爱上了剪纸。他自创的傣族剪纸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不仅得到同族的夸奖,还被耿马自治县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剪纸作品远销各地。
王国明说,“我从2011年开始,结合国家时事,还有傣族的一些经书里面传统的经典故事,把剪纸跟画画融合在一起,把传统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用剪纸创作的形式一幅幅把它们展示出来”。
在王国明的剪纸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傣家人的生活面貌、傣族民间故事,剪纸成品反映了幸福生活和美好事物,吸引了周边爱好剪纸的妇女们前来向他请教学习。
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王国明的剪纸题材也越来越丰富,正如他所说,我做了什么,我就剪什么,正因为王国明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创作艺术又高于生活,其作品受到许多人的肯定和赞许。
虽然剪纸技艺市场有限,艺人收入低微,但在王国明心里没有想得更多,唯一想法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爱好剪纸,通过用傣族剪纸的形式剪艺精彩故事,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剪纸行业来,从而传承好剪纸技艺,把傣族剪纸艺术发扬光大。(耿马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