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沧耿马:因地制宜打造“七彩”产业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打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壁垒,以产业建设为核心,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七彩”产业,助力“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
“紫色”甘蔗产业基地筑牢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糖料蔗核心基地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开发以“糖产品、蔗渣、糖蜜、滤泥、蔗叶蔗梢蔗渣综合利用及其他”为内容的“5+N”蔗糖产业链模式,形成了以甘蔗基地为基础的“糖、酒、纸、饲、畜、肥、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县境内甘蔗种植面积达41万亩,种植区覆盖68个村(社区),12万边疆群众持续发展甘蔗生产,蔗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7%,人均甘蔗年收入7000元以上。2021/2022榨季,全县入榨甘蔗207.29万吨,实现综合产值86亿元。
“蓝色”天然橡胶基地汇成西南边陲蓝色海洋
全县橡胶种植面积62.77万亩,开割投产面积39.78万亩,干胶总产量3.98万吨,产值达5.57亿元。种植覆盖68个村(社区),涉及胶农8.7万人。全县境内登记在册的橡胶初加工企业16户,其中规模以上加工生产企业1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市级3户。孟定腾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目前,耿马已经成为临沧市最大的橡胶种植县,云南省民营橡胶主产区,民营橡胶面积排全省第二。
“青色”茶叶产业基地茶香浓郁千里芬芳
耿马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通过调整产业升级转型思路,在精细化、优质化、品牌化上求突破,推动茶产业逐步发展壮大。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上海企业,采取“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抱团发展;依托生态资源和茶资源优势,以茶作为催化剂,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共有茶园种植面积12.6万亩,实现工农业综合产值10.15亿元;认证有机茶园3.89万亩、绿色茶园3.83万亩;建成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5.6万亩;涉茶人口7.5万人,茶农人均收入6630元;共有涉茶生产经营主体425户,“耿马蒸酶茶”和“耿马土司贡茶”已申请地理标志认证。
“棕色”坚果产业基地“致富金蛋”硕果累累
为调整产业结构,耿马县积极引进种植澳洲坚果,把坚果作为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引进耿马一篮农业开发责任有限公司进行产品加工,并与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技术合作示范基地,鼓励入驻公司与农户建立互助合作关系,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周边农户挂靠、联结到产业链上,增加农户“造血”功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全县坚果种植面积达32.4万亩,产量2.1万吨,综合产值达2.4亿元。
“橙色”瓜果蔬菜基地产品远销万里美名扬
耿马县热区资源丰富,孟定镇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具有发展冬季农业和瓜果蔬菜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优势产业区域化、优势产品规模化”的基本原则,全县蔬菜产业已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全县共有蔬菜种植大户285户,蔬菜企业138家,已认证“三品一标”的企业有3家,正在申报认证蔬菜绿色食品基地的企业有7家,正在申报认证蔬菜绿色有机基地的企业有9家。蔬菜种植总面积达20.25万亩,产量达52.07万吨,实现产值30.12亿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山西、陕西、四川、重庆等地。
“绿色”中药材基地促进“云药之乡”持续发展
耿马县依托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采取“支部+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重点推进滇重楼、滇黄精、石斛、丹参、草果、红豆杉等道地药材和食药兼用的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不断推进“云药之乡”发展。目前县内注册中药材种植、加工、收购、销售的经营主体有71户,共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地理标志品种4个、云南省“定制药园”2个,建立企业标准3个,“云斛”牌石斛系列产品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全县共种植中药材7.62万亩,产量4077.5吨,综合产值达2亿元。
“红色”肉牛养殖基地助农奔上致富大道
蔗牛结合是耿马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新亮点。依托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七彩田园牧业有限公司、耿马新大康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构建“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形成“大示范、小农户”的发展格局。全县共有肉牛养殖户1万余户,有肉牛养殖合作社9个;肉牛存栏7.19万头,出栏2.3万头,年产值达1.84亿元。(通讯员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