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要闻 >> 正文
镇康县靶向发力摘穷帽步稳蹄疾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6日 13:20:00  来源: 云南网-临沧日报

原标题:镇康县靶向发力摘穷帽步稳蹄疾奔小康

来到镇康县勐捧镇酸格林村字家寨自然村,大片大片的甘蔗地里,经过春雨夏阳沐浴后的甘蔗茎节分明,新发出的蔗叶翠绿葱郁。看着满园甘蔗的长势,该村的甘蔗种植大户李老军提前感受到了今年有望丰收的甘甜:“甘蔗产业已经种出了成效,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很多,今年我又试种了一点烤烟,如果种成功了,我会带着更多的老百姓一起种,一起摘穷帽、奔小康。”

李老军自2011年种植甘蔗至今,他们家的甘蔗种植规模从4亩发展到28亩,年收入达到14万元,生活越过越好。

“羊群走得好,全靠领头羊。”酸格林村是一个边境彝族村,全村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1户2585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发展好自家甘蔗产业的同时,李老军不忘带领村里的其他群众一起发展,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主动来到田间地头把自己总结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村民。特别在看到其他自然村的群众种植烤烟增收致富后,他就带头在自家的空闲地里试种了几亩烤烟,只要试种成功,村里又将增加一条不错的致富渠道。在李老军的带领下,字家寨自然村的3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植甘蔗都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大家对跟着党员干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坚信不疑,对今后的幸福生活更是信心十足。

“我们跟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种甘蔗,家家都有收入。现在又继续跟着他们种烤烟,把烤烟种好,甘蔗收入加上烤烟收入,以后的日子就越来越有盼头了。”跟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发家致富的酸格林村村民扣永平开心的说道。

近年来,镇康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脱贫攻坚战,根据乡镇、村寨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群众的教育引领作用,引领群众切实转变观念,艰苦创业、自力更生,采取“输血济困”与“造血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在巩固发展好核桃、甘蔗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烤烟产业,通过统一规划种植面积,统一供苗,统一召开各种现场培训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开展统防统治等烤烟生产管理模式来帮助烟农种好烤烟,增加收入。同时,以烟站技术员为中心,组建了一支烟农信任、技术过硬、管理规范的烤烟专业化队伍,切实帮助烟农解决移栽、中耕管理、封顶打杈等各个环节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烟农的生产管理水平。针对当前烤烟在移栽过程中出现的干旱缺水,导致烟苗成活率低的问题,酸格林村就以村两委在动员村里有拖拉机的群众到坝区拉水互帮互助的同时,积极向上对接汇报,得到县消防救援大队的关心与支持,定期运送烤烟生产用水,切实帮助烟农解决干旱缺水的后顾之忧。

“为了助力勐捧镇的烤烟发展,我们结合部门实际,自4月25日开始,每天为酸格林村提供4车生产用水,会一直持续到烤烟种植结束。”正在忙着灌水的镇康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王永泰说道。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酸格林村的烤烟产业除了技术、用水有了保障外,烟区烤房、烟水配套、烟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都得到了保障,烟农对种植烤烟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坚如磐石。

“家里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就是种烤烟,现在房子、车子都有了,日子越过越好。今年我又种了20亩,预计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我对烤烟产业相当有信心。”说起烤烟产业给生活带来的诸多变化,村民罗老二一脸幸福。

据了解,2018年,酸格林村有300户农户种植烤烟3017亩,收入达1100多万元。有414户农户种植甘蔗5679亩,收入达705.8万元,烤烟、甘蔗等特色产业已成为酸格林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 “金叶子”“摇钱树”。

“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下足绣花功夫,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巩固抓好烤烟、甘蔗、核桃等致富产业,发挥好‘边’的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率先建成沿边小康示范村奠定坚实基础。”对于下步如何带领好群众发展产业,酸格林村党总支书记李文亮信心十足。

像罗老二这样通过种植烤烟走上小康大道,只是镇康县广大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康县紧紧围绕“产业多元强县、脱贫攻坚兴县”的总体思路,根据乡镇区域特点,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发展壮大甘蔗、烤烟、核桃等经济产业,确保边境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一方新天地过上新生活

走进镇康县勐捧镇岩子头村小渔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宽阔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郁郁葱葱的庭院,清新而殷实的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

在搬迁户秧太籽家,秧阿姨边打理着庭院里的小菜园边感慨地说:“从赶个集都坐不上车的山头搬到这里,住上了安全舒适漂亮的房子,我们真的是享了共产党的福。”

前些年,镇康县部分群众生活在高山区、半山区,就医、上学、出行、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不说,还时常有自然灾害发生。为此,县里想方设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整乡搬迁、就近收缩等方式,从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入手,严把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做到“应搬尽搬”。小渔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成为该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点民生工程。

“我县严格按照‘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六类搬迁区域标准,明确搬迁对象识别认定程序,确保搬迁对象精准、程序合法。严格项目程序、确保工程建设合规。统筹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将整村推进、人畜饮水、乡村公路等项目整合到安置区,各级各部门在产业发展项目布局和民生资金安排上,优先向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倾斜,合力解决搬迁农户后续生计问题。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镇康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吉李介绍。

“一家6口搬来这里以后,路好了,上学、看病就医就方便了,到城里打工也很方便,离自家的香料烟地也更近了……”说起搬迁后的好处,秧阿姨总有说不完的话。

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镇康县突出“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的工作思路,坚持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搬迁农户后续增收有保障。在产业发展上,结合新村建设“人畜分离”要求,集中安置点同步规划建设集中养殖小区,引导搬迁户开展适度规模、标准化科学养殖。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累计建成集中养殖小区6个5360平方米,养殖生猪1200头,预计可增加收入150万元、户均增收0.5万元。

勐捧镇岩子头村支书李培成很有底气地说:“搬出来以后,产业上重点带领村民种植香料烟、人畜分离搞养殖,人居环境提升上添草增绿,让搬迁点更加生态宜居。”

打理庭院内的菜园子、管护香料烟地、喂猪,闲时看看电视、唠唠家常,这便是秧阿姨稍显忙碌而又惬意的生活。像秧阿姨一样,小渔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81户群众从山区搬迁出来,有了一方新天地,过上了新生活。

目前,镇康县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2人,通过集中安置244户986人、分散安置52户22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7个、分散安置点3个,各项建设任务现已全面完成,搬迁人口已全部入住。下一步,该县将按照脱贫不脱帮扶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大对搬迁农户后续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坚持市场导向,结合各安置区土地、气候、劳动力分布等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电商平台,千方百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搬迁群众实现长远稳定增收。

小康村的好日子

漂亮的民居、宽敞洁净的硬板路,道路两边绿油油的烤烟在微风中摇曳,烤烟地里三三两两前来施肥、管护烤烟的老乡。镇康县勐捧镇岔沟村烤烟种植户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烤烟种植管护。

“今年我从村里的扶贫互助社贷了3万元,种了40亩烤烟,预计收入会在16万元左右。”岔沟自然村村民李加全一边给烟苗浇水一边说道。

岔沟村是镇康县12个边境村之一,全村辖8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95户4006人,全村耕地面积5768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以烤烟、甘蔗、核桃、茶叶为主。近年来,镇康县着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群众发展产业。目前,启动了包括岔沟村在内的12个村和2个社区的边境小康村建设,以“乡乡有产业、村村有特色、户户有收入”为目标,缩小区域差距,让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圆小康梦。

“从2009年开始,我每年从村里的扶贫互助社贷款用来发展烤烟产业,现在房子盖好了,车子也买了,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说起加入扶贫互助社后发展烤烟产业带来的实惠,李加全幸福满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09年,岔沟村扶贫互助社依托政府扶贫项目成立,入社80多户农户,每户入社资金100元,扶贫互助社资金可以由发展产业有困难的群众申请使用,以贷款的方式使用一年,利息按照银行最低利率计算,每年利息70%用于支付管理人员工资,20%滚动式资金壮大发展互助社,10%用于公益事业。每年从扶贫互助社贷款发展产业的农户不下60户,作为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李加全只是得益于扶贫互助社帮扶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

岔沟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全村农业产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烤烟产业种植面积达1860亩。近年来,岔沟村紧紧围绕“农业立村、科技立村、烤烟强村”发展思路,通过与当地烟草公司承包烤烟育苗合作社以及预检、烘烤环节,充实壮大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同时,以村委会与农户协商,出让土地的方式于2013年建盖集贸市场,出让土地的农户按照出让面积的大小建盖铺面,管理集贸市场的卫生及铺面摊位的出租,每年上缴村委会650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岔沟自然村村民李老红就是受益农户之一。李老红说,自己7个铺面有1400元的收入,加上相应的卫生费和摊位费,一个月下来也有1600元左右,一家子的生活就有保障了,而且生活各方面都相当方便了。

岔沟村通过抓实主导烤烟产业,全方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对村寨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民房修缮、庭院改造、村容整治等安居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岔沟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6043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过去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人背马驮,没有产业支撑,收入低。现在国家各方面对我们边民的政策很好,从教育、医疗、养老各方面都得到保障,日子越来越好。”说起这些年党和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岔沟村田洼自然村张新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岔沟村的完美蜕变只是镇康县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一个样板。下步,镇康县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边境为突破口”的总体建设思路,将边境小康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固边稳边、城镇化、精品化景区建设相结合;将边防公路、边境巡逻道与县乡路网、国省干线有机串连起来,升级改造沿边环线公路217公里;充分开发挖掘边境村寨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依托近100公里长的中缅国境线,打造一批具有边境民族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巩固提升守边固边抵边新村建设、特色村寨建设、边民互市、文化活动场所、特色产业培育等改善沿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沿边项目。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路通人和产业兴

近两年,高速路、二级路、乡村路、产业路的不断革新密织,为边陲镇康乡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极大地提振了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

激情夏日,“轰隆隆、突突突”的机械作业声响彻南伞镇南伞村大坝自然村上空,镇清高速公路正开足马力施工,攻克此段近百米高的大坝高架桥。

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何建英介绍,目前工程推进迅速,明年上半年以前,大坝大桥将全面建成,11月份,接连大桥的隧道也将打通。“多亏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村里的老百姓,我们来了以后,就干脆利落将征地拆迁工作迅速处置妥当,村民们则主动加入到我们工程队来,满足我们交通协调指挥、道路清理等临时用工。”何建英由衷地说。

村民马跃忠一家属于该路段征地户,此时他正在指着刚挂果的青枣向我们介绍:“那一半被征收了,这一半还在,我们家一共被征了2亩多地,成全了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我觉得特别值。”

在马跃忠的青枣地旁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地,沿着菜地边平整的水泥路面,向小山坡走去,独具佤族特色的民居房依山傍水,在绿树丛荫、鸟语花香中相得益彰。我们不时被一家家不同风格的农家乐和工人们正沿路安装的别致竹篱笆墙吸引、驻足。

彭新荣是大坝自然村村民小组长,也是村里增收致富的领头人。“村子强,看头羊。”彭新荣告诉我们,自己家就是通过开农家乐富起来的,现在全村40多户农户中,像他家这样的农家乐已经有13家了。

他说:“接下来,我打算对里面的设施分期进行翻新改造,打造具有我们佤族特色的农家乐,吸引更多的客人!”

彭新荣还告诉我们,当前村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正在进行翻新、改造、美化等不同程度的“整容”,工人们正在沿路修建的竹篱笆就是“整容”项目之一。

据南伞镇相关负责人李军介绍,这种篱笆叫做绿篱,不光做工精美别致,还能防腐蚀。这也是南伞镇党委政府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的一项内容。

“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南伞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以边境村为主线,县城周边坝区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军弄片区的总体思路,率先打造好南伞村、红岩村、白岩村、营盘村4个边境村,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李军向我们一一介绍着全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据了解,今年以来,镇康县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100个示范点的目标,先试先行,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优化,将村组干部组织能力较强、干群关系好,群众自主参与度高、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好、村民团结、危房改造基本完成、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功能基本配全、美丽宜居村庄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心村、百户村、易地搬迁村等自然村(组)确定为示范点,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做到一年有变化,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镇康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