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因地制宜 规划先行 精准施策 分类推进 耿马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把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结合起来,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形成全县上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大合力。
修编完善现有规划。以“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做好现有规划的修编完善,重点解决缺少规划、建设无序,风貌特色丧失、建房侵蚀坝区生态空间、“有新房无新村”,确保规划各具特色、传承历史、保护文脉,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保障规划严肃性。严格规划管控,做到无处不规划、无规划不建设、无许可不动工,坚决维护规划的刚性、稳定性、严肃性,确保规划的执行力。县、乡相关部门配合做好规划的审核、指导修缮工作,确保规划结合实际,既有短期规划又有长远统筹。探索新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村庄绿色发展模式,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特色农业。坚定不移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之路,把产业做精做细做特,重点做强糖、茶、胶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一批绿色生态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优势特色产业生产体系。抓乡村旅游业。按照“农促旅、旅带农、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以自然村为单元,以“一部手机游云南”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建成一批集绿色产业、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购物娱乐,田园村(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村、边境边贸旅游村、特色旅游小镇、特色名村、精品民宿、金牌农家乐,形成“一路一产业带、一路一风景”的宜人景观,把农村打造成为最大最美的绿色生态公园。
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扎实抓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加大力度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及脏乱差等问题,各乡(镇)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自我振兴”意识,积极引导群众做好力所能及事情。加大推进乡(镇)所在地和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旅游村寨等旅游厕所改造建设,并做好所有公厕管理,确保公厕洁净。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村庄绿化,以增绿为目标,依托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沿路、沿河、沿集镇、在城镇面山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在重点交通干线和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林荫大道、鲜花大道和生态景观大道。推进村庄亮化。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照明路灯,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村庄美化。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搭现象;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严格管控新建农房宅基地面积、高度和外观风貌,不断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推进行为文明化。从抓好习惯培养入手,改变农村不文明、不文雅、不礼貌等不良习惯,逐步减少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进一步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把农村党支部建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指导农村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通讯员 彭联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