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要闻 >> 正文
“出门挣钱总归是好的”——河边村民掀起外出务工热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6日 10:38:09  来源: 云南网-临沧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出门挣钱总归是好的”——河边村民掀起外出务工热

  今年盛夏,凤庆县鲁史镇河边村大石头组傍晚没了人们聚集在路边或小卖部门前纳凉交流、玩手机、打歌打牌的身影,只有虫子在明亮的路灯下飞舞。原来是掀起了“务工潮”,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挣钱去了。看到以前的“歌友”“牌友”都外出务工去了,实在出不了门的人都说“不好意思再出来‘漂游’了”。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随着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河边村人的思想也随着“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的不断开展而产生了变化,特别是陈绍伟等几个长期外出务工者现身说法,让大家认识到出门比在家强。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还到村委会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村民进行了集中培训。今年一下子形成了一股“外出务工热”。

  半辈子都只与土地打交道的老实人李正华,女儿在凤庆读高中,儿子患病,他经常要在学校与医院间奔走,以前家庭全部开支由夫妇俩种玉米、核桃和找野生菌等挣来,看到别人打工能挣到更多的钱,李正华决定把家务活和照看孩子的重任交给妻子,自己去昆明务工。几天时间,他就从农民转换成了工厂的工人。一天,笔者问河边完小罗圣洁同学“你爸哪里去了?”,她回答说:“阿大(伯伯),爸爸妈妈年过了就到浙江打工去了。”再问:“他们去浙江做什么呢?”她笑着答:“听说是去造大船。”大石头组小组长杨应华看了别人外出务工挣得钱,就将“组长”担子交给了罗建全,去江苏某造船厂务工。河边村监委主任李绍军的父亲李玉春今年62岁,常年在外务工的他每到一地总能快速扎下根来。儿女们心疼劝他不要再去了,但性格倔强的老李2019年已经到过保山昌宁、双江等地务工,别人问其为何爱务工?他常幽默地答道:“出门总比在家好,找不得钱也得串地方”。同伴说,老李是年轻时穷怕了,虽然现在儿女成了家又争气,家境也比较宽裕,但他已经练就了“闲不住”的功夫,儿子也无奈地说“俺爹别的不爱,就是爱做务工活。”

  针对突如其来的务工热,村里经营百货的李接支夫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从“阵地战”变为“游击战”,每周星期五进村组定点摆摊服务群众,需要特殊物件的则直接送货上门。这种经营模式方便了群众也搞活了经营。同样经营百货的周松林因照顾老父亲只能天天守铺面,他说:“人都没有,生意难做。不过挣了钱再来消费也好,省得我赊账和催账。”

  据村信息员张建喜统计,河边村2019年已有103人外出务工,占全村总人口781人的13.2%、劳动力的1/3。务工人在江浙、西藏、昆明和国外的老挝等地,工资最高的每天300元,少部分较低的每天也有100多元,月平均工资5500元左右。他说:“就算按一天100元计算,也要比在家好很多。预计2019年全年河边村务工收入将超过400万元,接近500万元左右,可实现比2018年翻一番。”(记者 浦文高 施荣陈)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