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政务服务 >> 正文
对沧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6日 10:31:45  来源: 云南网-临沧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对沧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思考

  在“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委、政府抓实抓牢“团结稳定”和“发展繁荣”两大核心目标,着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沧源佤族自治县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边防巩固的可喜局面。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现状。自2013启动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以来,县委政府紧紧盯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三个定位,整合人力、财力、物力抓创建。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分类指导,实施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户、示范单位四级示范。“挂包帮”单位除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还要抓好挂钩村的创建工作,保障创建活动有序、稳步推进,县委政府督查室专项督查,从2013年起,县委政府在县财力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每年划拨50万元创建工作经费,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的格局。其主要的措施是:

  抓牢“党建领航”抓创建。县委书记负总责,县委组织部牵头,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组织生活和党员学习内容,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着力打造“党建+创建”示范品牌,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活动,使创建活动成为党员干部自觉参与的行动。目前,全县93个村(社区),村村建有“村史室”、村民活动室,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座谈会、联谊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党建+创建”使党建工作更加丰富多彩,使创建工作更加凸显有力,全县各族群众更加团结一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意识更加浓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俨然已经成为共同的实践。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创建。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整村推进、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不断加大对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县公路密度由2011年的77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了2017年的103.1公里/百平方公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立体交通保障网初步建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尤其是2016年12月佤山机场的建成通航,为沧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空中走廊”。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7.83万人,水利化程度由“十一五”末的24.2%提高到了42.94%;城镇建成区面积由6.1平方公里提高到8.1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25.89%提高到了36.73%,所有建制村实现光纤网络、4G信号全覆盖。23个边境村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

  抓实“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抓创建。着力打造标杆、培塑典型,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等项目为着力点,共创建了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2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继续创建勐角民族乡、勐来乡2个民族特色乡,班洪乡下班坝等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公撒村茶山组等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过以点带面,不断探索和总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多形式开展创建活动,使“两个共同”“三个离开”“四个认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有效促进了邻里和谐、村际和谐、干部和谐、民族关系和谐、宗教领域和谐、军地警民和谐、社会环境和谐。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创建。沧源县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建设美丽沧源”“洁净沧源”行动,关停了一批城镇面山、沿河砂石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139平方公里、河道22.05公里。淘汰拆除两条湿法窑水泥生产线,5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完成“森林沧源”建设造林9.08万亩、植树368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3.34%,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荣获“全国生态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关注民生社会事业抓创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边民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实施了14年免费教育,在全市率先实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率先免除普通高中教育学费,教育信息化水平、民族特色艺体教育、“佤汉双语文”教学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推行新农合补偿与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率先实行参合孕产妇住院、五岁以下参合儿童住院治疗、重症精神病患者住院全免费。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岩帅镇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评为“2015—2016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市、县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全覆盖。

  传承繁荣民族文化促创建。发挥民族文化品牌效应,展现“佤文化荟萃之地”风采,通过开展培训、召开研讨会,撰写学术论文等形式深入开展佤族木鼓、甩发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挖掘开发民族服装、民族手工艺品,拓宽文化产业增收渠道;精心打造民族节庆,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被世界吉尼斯认证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国际佤族音乐节深受群众和游客喜欢;每年举办“胞波情深”——中国沧源·缅甸佤邦两地民间文化联谊晚会,不断巩固边境民族团结和谐;佤族女作家伊蒙红木报告文学《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大型原生态歌舞剧《族印·司岗里》震撼上演,享誉海内外。积极抢救、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物古籍、音乐舞蹈、建筑、饮食等文化遗产,办佤语文培训班、建佤族文话、拉祜族文化传习所,县台广播电视节目开设佤语新闻和“跟我学佤语”等专栏传播佤文话,全县所有乡镇,村村建有活动室、村史室和民族活动广场,组建文艺队,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传承、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创新管理依法治县促创建。一直以来,沧源县委、县政府扎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突出抓好涉及民族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切实把问题有效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推进民族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边境治安大局持续稳定,“流动车轮巡防”沧源经验在全市推广,治安网格化管理工作获公安部表彰,有效巩固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防巩固的良好局面,全县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促创建。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渠道。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在全县93个村(社区)配备了132名后备干部,全部为少数民族。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合作社带头人的培养,遴选出222名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帮带2369户农户发展产业、民族手工业等。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