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政务服务 >> 正文
绿水青山带笑颜——马台乡林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5日 11:13:53  来源: 云南网-临沧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绿水青山带笑颜——马台乡林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汽车沿澜沧江畔马台乡盘山公路行驶,一山山一岭岭的茶树、核桃、澳洲坚果、咖啡、甜竹笋、芝麻香蕉从江边蔓延到山顶,一幢幢精巧雅致的农家别墅掩映在浓郁的绿荫中,展现出产业兴旺的秀美乡村画卷。

  地处临翔区东部澜沧江大峡谷的马台乡,常是雾锁大江,云遮群山的天气。“山高坡陡大箐深,十户人家九户贫”是马台乡真实写照。“希望在山、出路在林,只有把山区‘造血’的林果产业做强做大,经济搞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题,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在马台乡任职8年的乡党委书记陈一波深有感触地说。面对莽莽群山,如何把山区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以产业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破除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的困境。马台乡探索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肩负保护生态职责和山区发展使命,马台乡把保护和改善全乡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全乡重要任务。始终坚持把绿色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主要途径来抓。立足全乡立体气候,降雨充沛的特点,科学规划9个村特色产业发展。在沿江热区重点发展茶叶、坚果、咖啡、甜竹笋、香蕉;在冷凉山区重点发展茶叶、核桃、樱桃等林果产业。引进深加工企业,围绕“山上建基地、路边搞流通、园区搞加工、山外拓市场,乡建特色村”发展思路,着眼于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根据各村产业发展基础,强化资金捆绑投入和技术培训,一步一个脚印,挖掘山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做大做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强力推进每个贫困村都有致富产业,每家贫困户都有持续增收的林产业。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下,强手拉弱手、实现了全乡产业扶贫全覆盖。

  “前几年,住在江边的群众只种水稻玉米,家家房屋破旧,出门不是下坡就是上坡,运输物品全靠人背肩挑,哪想到如今个个都成了种植林果的能人高手。硬板路修到大江边,上上下下都靠汽车、拖拉机运输喽!外出务工的人一个个都回来种坚果管茶园了。”年轻的唐家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刘元荣指着漫山遍野的经济林果高兴地说,唐家村852户种植经济林果27656亩,人均达8.3亩。其中种植茶6906亩,澳洲坚果9160亩,甜竹笋4310亩,咖啡2760亩,香蕉、胡椒1600亩。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万元。全村247户968人脱贫摘帽。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4%,绿水青山成为江边农家大有希望的金山银山。

  经过多年的推动和培育,马台乡打造出滇西南有名的“岩茶之乡”“甜笋之乡”等无公害林产品品牌,拥有较高的市场美誉度。如今,全乡拥有特色林产业基地24.61万亩,农民人均种植特色林果作物达10.3亩。其中核桃8.02万亩,茶叶4.89万亩,澳洲坚果6.78万亩,咖啡1.02万亩,甜龙竹1.25万亩,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2.45万亩。2018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93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2.4%,林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997元,同比增长12.2%。2014年以来,全乡先后实现了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1978户7985人脱贫出列,贫困率发生率下降到1.47%。

  绿水青山带笑颜,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融合实践中,马台乡山水颜值更高,村寨更美,人民生活更丰富,群山叠翠,沧江奔流,一棵棵林果成为农家的“摇钱树”,一个个亿元体量的绿色新产业,成为马台乡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记者 李家赛)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