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双江:一家亲奔富路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3日 09:08:00  来源: 云南日报

  原标题:双江:一家亲奔富路

  双江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四个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自治县。该县境内居住着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4个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中有3个是直过民族、1个是人口较少民族。这里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各民族同生共融,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

  双江县把在新时代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睦共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广泛组织各族人民,发动各方力量,举全县之力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扬起先锋的旗帜,践行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核心工作信念,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最强和声,各族人民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近日,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的决定》,204家单位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双江县名列其中。

  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我们村虽然只有5名拉祜族党员,但是这些党员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中发挥了大作用,在产业发展上也积极带头。”共青团双江县委书记、驻沙河乡平掌村第一书记张丽娟介绍,村里党员有的带领大家种植坚果,有的开办农家乐带动群众致富。

  平掌村现有463户1729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11%,是一个拉祜族聚集的小山村。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有党员51名。

  去年开始,平掌村帮佑组的拉祜族党员、组长李扎俄带头试养了500多羽漆乌鸡,目前长势良好。“下一步,要带领村里发展养鸡,种核桃、烤烟、茶叶。”李扎俄说。

  帮佑组共有人家78户,大多数为拉祜族。村里明确了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巩固提升原来烤烟、甘蔗、茶等特色产业基础上,新引进蘑芋种植,大力推广林鸡、林蛙、林羊、林猪生态种植养殖;组建专业合作社,开发拉祜族竹编传统工艺,推销蜂蜜、野菜;传承民族文化,组建文艺演出队伍……

  张丽娟说,平掌村党总支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组建“四个微信群”——村组党员干部群、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群、建档立卡贫困户群、村民小组组员群,大家出谋划策、共商发展,在全村51名共产党员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平掌村,群众‘叫得拢、听得进、跟着干’,‘要我富’变成‘我要富’。”张丽娟说。

  这是双江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党建引领、凝聚团结力量的典型代表。

  双江县以党建引领发展,不断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切实解决各族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促进各民族间相互交融、共同进步,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该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年度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列入县人大和县政协调研视察的重点课题,作为年度重点督查计划,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将履责情况列入年度述职和考核内容。同时,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

  培植产业 拓宽发展路径

  冬农开发又绿双江坝,眼下的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忙孝组的马铃薯地里绿意正浓,冬马铃薯长势正旺。除草、松土、培土……一大早,成片的马铃薯地里,到处是村民们忙着中耕管理的身影。

  忙孝二组是一个以佤族为主的自然村,村里80多户人家陆续种起冬马铃薯,并加入了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允俸村委会主任艾蕊介绍,紧邻该组的忙孝一组是一个傣族为主的村组,两村守望相助,和睦相处。

  据介绍,忙孝组是双江县有名的冬马铃薯栽种地,2007年,忙孝组成立马铃薯产业协会和马铃薯种植合作社。2015年,村里又成立了双江允俸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将两个合作社放在一块建基地,把农机、农艺相融合,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双江县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县级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巩固提升茶叶等传统产业,培育咖啡(坚果)等新兴产业,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50万亩,农民人均10亩,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均9.5亩,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5户、规模以上企业17户,扶持小微企业130户,建立合作社311个。

  同时,该县还在提升劳动力素质上下功夫,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15期培训学员7.4万余人次,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7852人,实现了3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培训意愿对象的贫困人口培训全覆盖;培训建筑工匠1200多名,累计转移劳动力就业5.92万人。

  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双江县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得到夯实,致富的本领得到提高,增收的渠道得到拓展,2017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16位,各民族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聚力脱贫 筑牢团结基石

  又到一年甘蔗入榨季节,勐勐镇忙乐村委会忙乐四组的甘蔗地里弥漫着甜蜜的气息,这里的56户人家自发组成几个互助组,用换工等方式互相帮忙砍甘蔗。

  忙乐四组距县城9公里,农业总人口56户233人,是一个以布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

  “近年来,忙乐四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理事会的引领作用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实现了民族特色民居全覆盖,经济增收有保障,村容村貌大改观。”忙乐村党总支书记董光贵说。

  忙乐四组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人口较少民族等项目资金支持,以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为契机,紧紧围绕“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的目标,坚持以产业、项目和政策为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科学制定了《勐勐镇忙乐四组自然村美丽家园建设规划》,抓好民居改造、产业建设,突出村容整治,实现人畜分离,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具有浓郁布朗族特色的村寨。

  同时,忙乐村因地制宜抓实产业发展。目前,建成高优质蔗园沟渠2.1公里,甘蔗484亩、水果214亩,建成万元山50亩、万元田60亩,人均拥有高优农产品基地达3亩以上,建成人畜分离养殖小区一个,扶持和发展养殖大户12户。全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80余元。

  双江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2个、贫困村3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09户28665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双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

  2018年,该县计划脱贫退出600户以上、2000人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0.5%以下。大量贫困户的脱贫退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脱贫退出,使“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

  文化为魂 共建精神家园

  走进沙河乡忙开村委会那洛自然村,村中古树参天,村口墙上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大字,周围饰有孔雀、大象等图案,傣族特色浓郁,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等与傣族特色相得益彰的图画随处可见。

  那洛自然村是一个傣族聚居村寨,现有农户73户317人,其中傣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

  “现在村里有五六户人做傣陶、1家人家发展竹编产业、4家人做刺绣,还有1家人做象脚鼓……我们村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销量都不错。”那洛村村民小组长刀副祥介绍。

  那洛自然村傣族特色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手工竹编、制陶、纺织、刺绣、绘画等传统工艺闻名县内外。节日文化丰富多彩,除泼水节外,还有“开门节”“关门节”等多种活动。在传承好民族文化的同时,村里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扶持,建成文化活动广场50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100平方米、民族文化墙400平方米、宣传栏6个,善行义举四德榜1块,成立文艺宣传队4支,成立了那洛自然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

  “充分发掘利用那洛村的特点,探索民族文化传承和庭院经济相结合,使之成为那洛乡村旅游的特点亮点。”刀副祥说,那洛村大胆探索“旅游业+党支部+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如今,前来参观学习和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以休闲养生、农事体验、农家娱乐、傣家风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村寨正悄然形成。

  窥一斑而知全豹,双江县充分发挥“多元民族文化之乡”的品牌效应,加快建设“文化名县”,以文化的繁荣推进民族的进步。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抓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布朗族蜂桶鼓舞、佤族鸡枞陀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布朗族纺织技艺、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大南直布朗族村传统文化保护区、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列入省级保护名录;拉祜族“乔木椿鱼”被列入临沧市十大创新名菜,布朗族“牛肚被”被誉为毛巾被的“活化石”;微电影《双江好人》《冰岛之恋》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在亚洲微电影节上获奖;本土布朗族作家陶玉明著作《我的乡村》夺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创作类最高奖“骏马奖”。

  坚持每年组织拉祜族火把节、佤族新米节、布朗族插花节和傣族泼水节等少数民族代表性传统节日,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双江勐库(冰岛)茶会,组织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先后随同临沧市代表团赴俄罗斯、日本、缅甸等国开展文化交流。

  目前,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直接从业人员1000余人,带动就业5000余人。2015年以来年均接待游客数、文化旅游总收入增幅均在25%以上。(记者 谢进 李春林)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