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夯实三个基础,让乡村“活”起来
——乡村振兴的双江探路(中)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8日 14:53:00  来源: 云南网-临沧日报
分享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活富裕是根本。

  怎样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怎样让农民赚上“生态钱”?

  乡村振兴,每个地方的方法和路径虽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夯实产业基础,实现农业强农民富

  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

  “我的鱼庄开业啦!欢迎大家到那京来!看乡村美景,吃生态烤鱼!”这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允俸村那京自然村村民金正祥在微信朋友圈向亲朋好友发出的邀请。

  村边溪河蜿蜒欢快,鱼塘波光粼粼,村内古树参天,处处鸟语花香,干净舒爽的环境映衬着一幢幢拉祜族特色新民居,这个只有37户168人的那京小村庄,绽放着独特的美丽与和谐,吸引着市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在乡村振兴中,立足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鱼产业资源优势,那京把产业布局在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上。

  渴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那京人说干就干。在没有任何项目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村民响应村组和理事会的号召,投工投劳出义务工3个月之久,举全村之力大干人居环境提升和乡村景观打造。通过环境卫生大整治和增花增绿增果工程,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寨子焕然一新。再通过分工合作拆牛圈、建广场、筑道路、搭木屋、编草棚,一个古色古香的旅游村落展现在大家面前。

  “乡愁是什么,是回归、生态、乡土,是儿时的记忆。我们就是要把那京打造成‘解乡愁’的旅游目的地。”允俸村主任艾蕊用朴实的话语阐述那京旅游乡村建设思路。

  2017年3月,春暖花开时节,那京迎来了第一批外地游客,参天古树、小木屋、竹篱笆、傣族风情、美味生态鱼,以及遍布村寨的生态瓜果,让游客流连忘返,一解乡愁。

  随着游客的增多,那京已经开起了8家生态鱼庄,18户农户发展生态养鱼200余亩,再辅之牛油果、红柚、坚果等绿色产业,那京集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农家娱乐、生态美食、傣家风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村民何明华家以生态鱼、土鸡和野菜为特色的“农家垂钓园”,年收入达30多万元。那京组今年预计接待游客将突破5万人,旅游收入达150万元以上。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那京村的乡村生态旅游在繁忙喧嚣之余消解那份浓郁的乡愁,让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燃起致富的希望。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双江结合民族文化及茶文化,突出“一县一景,一乡一特色、一村一韵”,着力打造好民族特色旅游村、茶文化旅游村,建立起茶香人家、傣乡人家等茶文化和特色民族文化浓郁的旅游景点,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产业发展布局上,双江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蔬则蔬、宜游则游的原则,每年投入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大力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抓实茶叶、甘蔗、核桃、坚果、蔬菜、淡水渔业、水果等优势产业,打好“绿色食品”牌,实现产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加、绿色生态。

  夯实生态基础,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自然风貌,是乡村的宝贵资源,也是乡村发展的优势、潜力所在。

  忙糯乡大营盘自然村,一个34户农户的拉祜族聚居村落,群山之中、森林环绕,河水潺潺、垂柳依依,小桥、流水、人家、森林,构成了一幅生态宜居家园的美丽图景。

  “以前我们住的都是杈杈房、茅草房,人畜共居,全村没有一间厕所。”74岁的拉祜族老人张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世代生活的落后村庄会有今日的美丽模样。在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全村盖起了特色新民居,建起了广场,打造了水景观,修建了沿河休闲栈道。如今,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庭院干净整洁,木栅栏上统一栽种蔷薇花鲜艳绽放,点缀着拉祜群众的新生活。

  生活在美丽中,村民更加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深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目前,全村水电路网设施齐备,家家户户有了卫生厕所,还建起了1个公厕,污水也做到无害化处理。”忙糯村支书王建刚介绍,穿寨而过的小河中有很多珍稀小鱼,为了保护小河的生态系统,没有一个村民进河捕鱼。也没有进山打猎和砍伐森林的现象,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0%。

  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绿水青山才能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优质的生态环境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源源不断的财富。

  如今,大营盘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养殖,养牛100多头、羊500多只,生态放养的牛羊价格远高出市场价格,实现每年户均增收3万元。村庄美了,游客来了,人气旺了,大营盘村又把打造避暑休闲、森林探险、民族特色、生态美食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批农家乐、农家旅社等旅游设施和以大营盘生态小黄牛品牌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正在计划实施中。

  “我计划在院里搭一个大棚,用村里的特色美食招待客人,让生活越过越好。”近日,村民石林就盘算着开一家农家乐。

  近年来,双江累计完成旧村改造243个,美丽村庄提升33个,建成美丽家居乡村77个,完成洁净村庄创建105个,完成洁净庭院5000余户,建成垃圾池380个、洁净公厕416个、自燃式垃圾热处理项目6个、污水处理设施14个。推广“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作向乡镇延伸并实现全覆盖。全县共有3个社区11个村委会,90多个村民小组,8.7万余人口的生活垃圾实现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夯实公共基础,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差异,是农村与城市之间差距的主要表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双江着力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网络、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平,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勐勐镇南宋村南京自然村,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村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着力点,实现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建了寨门、文化室、佤族历史文化长廊、卫生厕所,美化亮化、人畜饮水、10千伏以上动力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网络宽带覆盖到自然村,昔日落后的佤族村寨已变身为民族风情浓郁、富裕文明的民族风情村。

  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和便捷。

  佤族村民陈学明从2003年开始,陆续种植坚果50多亩。“以前水不通、路不通,到坚果地十公里的山路要走2个小时,运农资、山货都不方便。”陈学明说,这几年,村里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路也修通了,骑摩托或开车十多分钟就到地里,管理跟得上,坚果收入逐年增加,今年可到15万元。

  近年来,双江切实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县至乡(镇)道路、乡(镇)至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乡镇通畅率和建制村通达率均达100%,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47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全县供电可靠率为99.9%,所有建制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群众出行难、生活条件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逐步改善。

  “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配套农村敬老院、幼儿园、村民活动室、村史室、党员电教室、农家书屋、卫生室、自选商场、养殖小区、畜禽防疫室、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将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舒适便利的生活。”双江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云安说。

  短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只有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生态宜居这个关键和农民富裕这个根本,不断夯实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三个基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之地,农村的发展才会更加生机勃勃。结合自身资源,在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以休闲观光、农活体验、康养健身、民族风情、特色美食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提高全产业链收益,夯实公共基础,打造宜居家园,成为双江大部分村寨的主攻方向。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