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临沧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双江:村美民富气象新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30日 08:59:00  来源: 云南日报
沙河乡允俸村景亢组村中心水上舞台 
允俸村那京组村民自发美化村寨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组成的自治县,其中三个民族为直过民族、另一个民族为人口较少民族,长期以来集“老、少、边、穷”为一体。近年来,在党和政府持续不断的扶持和各级干部的倾情帮扶下,双江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族团结、民风纯朴、宜居宜业。

  新产业 加快发展促振兴

  “只要管理跟得上,收获不会差到哪里去。像去年,这一片坚果我家就卖了2万多元,今年的收入还可能增加将近一倍。”站在自家的坚果地里,勐勐镇南宋村南京组村民陈学明自豪地说。

  2003年,村里推广种植坚果,佤族党员陈学明带头种坚果,带动村民种植。如今,南京组155户村民共种植坚果5417亩,受益贫困户28户,村民们还种植砂仁、咖啡,并成立了砂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南宋坚果种植合作社。

  南京自然村是一个以佤族为主的自然村民小组,该村紧扣“打造佤族文化1个品牌,巩固种植业、养殖业2个基础产业,实现后劲增强、收入增加、社会和谐3个目标”的发展思路,结合实际,科学编制自然村的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着力开展产业建设、民居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如今,全村产业主要以坚果、甘蔗、畜牧养殖业为主,村里还成立了养猪协会、养牛协会和甘蔗种植协会。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69.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40元。

  “头顶雾露脚踩霜,苦荞粑粑洋芋汤,姑娘不嫁大清山。”这话说的是大文乡清平村曾经的贫穷境况,该地村民人均收入约为七八百元,是双江县最贫穷的一个村。2007年,清平村8户党员户、干部户带头探索发展烤烟产业,当年试种52亩,实现产值8万多元,群众看到效益后,纷纷种植烤烟,种烟农户和烤烟面积逐年增加,去年全村175户农户中有102户种烟,种植烤烟1087亩,实现总产值429.6万元,加上茶叶、畜牧业等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56元。

  如今,清平村几乎家家建起了新房,购买了拖拉机和摩托车。选准产业脱贫致富让这个曾经最穷的村变成了小康村。

  双江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蔬则蔬、宜游则游的原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构建起一产为稳增根基、二产为强增核心、三产为扩增抓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同时,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加、绿色生态。双江县提出,力争20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22.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34元以上。

  新环境 齐心合力改旧貌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建立相关机制,沙河乡平掌村帮佑组的村庄公共部分卫生环境普遍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户庭院里,垃圾随意倾倒、柴火乱堆、杂草丛生,成为一个个“卫生死角”。

  如何消除“死角”?帮佑组的答案是:“三堆变三园”。即把粪堆、草堆、柴堆变成菜园、花园、果园。78户农户把庭院的小空地、小角落用篱笆围起来,种菜、种花、种果树,消除了农村庭院角落的“脏乱差”。

  同样在沙河乡,傣族聚居村忙开村那洛自然村在人居环境提升上推行了“拆墙建绿”。

  近年来,那洛村通过发展产业,人均收入接近2万元,房子建好了,但是环境卫生、村庄绿化跟不上,群众的生活质量仍然不高。

  通过进村工作队员的宣传动员,该村农户在庭院周围种植花、果、藤蔓等绿色植物来替代原来的围墙,村子的空地由群众投工投劳种上花草、果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那洛村村民小组长刀副祥介绍,在“拆墙建绿”过程中,农户思想高度统一,该拆围墙拆围墙,该拆厨房的拆厨房,没有一户农户落下,建成了鲜花盛开的村庄。

  走进忙糯乡忙糯村大营盘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人家、树木,成为小而美、小而宜居的典型村落。

  大营盘自然村是拉祜族聚居村落,有拉祜族农户34户,属于偏远、贫困、高寒冷凉山区。村里坚持依山就势、依山而建、依水而居,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现在房子盖好了,环境也好了,我们打算开一个农家园,让游客来了有吃饭的地方,还想扩大养殖小区规模,带动老百姓养殖。”大营盘村民石林说。

  突出生态宜居,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双江县认真抓好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推广勐勐镇彝家村“党总支+理事会+监督管理员+农户”四位一体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全县76个村(社区)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实现全覆盖。全县累计完成旧村改造243个、美丽村庄提升33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77个、完成洁净村庄创建105个、完成洁净庭院5000余户,建成垃圾池380个、洁净公厕416个、自燃式垃圾热处理项目6个、污水处理设施14个。积极推广“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作向乡镇延伸并实现全覆盖。

  新面貌 主动作为建家园

  自2016年8月开始打造乡村旅游业以来,沙河乡允俸村那京组的群众积极参与,出了3个月义务工,从打扫卫生开始提升人居环境。

  “36户人家盖了新房,拆下来的砖瓦用来做花坛,改善环境,废弃的村小学也改成了传习馆。”允俸村委会主任艾蕊介绍。

  村里还制定了村规民约,100多条规定涉及面广,还包括了河水保护、山林保护等内容。

  “环境自己打造,卫生自己打扫,没有项目资金就自己投工投劳。”艾蕊介绍,那京村37户169人男女老幼齐上阵,群众自发出义务工。

  而沙河乡陈家寨村在建饮水工程过程中,173户人家家家出义务工,用5天时间完成了饮水工程。

  这些都是双江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群众主动作为、奋发争先的缩影。

  同样改变的还有村里的风气。“以前娃娃满月、建新房都要请客,摆上近百桌是常事,有的人家为了办客还欠下债。现在不存在大操大办,都只办十余桌。”从双江县政策研究室派驻陈家寨的第一书记杨绍昌介绍。

  陈家寨村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推进“四德工程”,通过召开群众会或村“三委”会,开展道德表现评比活动,选出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方面表现突出和群众认可的村民,形成“善行义举四德榜”,在公共活动场所张榜表扬,通过榜样的力量,营造“比学赶超”和加强道德修养的浓厚氛围。民风好转,群众大干产业思发展的积极性高,自我振兴、自我发展的愿望迫切。

  双江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摸家底”和“找差距”工作,教育引导群众自我振兴、主动振兴。乡风文明抓“文化”,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民间民俗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

  记者 谢进 李春林 文/图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