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穿行在6月的云县乡间,雨后青山葱翠、云雾缭绕,挂果的核桃、新发的夏茶、茂盛的甘蔗,一派勃勃生机。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在一周的采访中,记者进村入寨看人居卫生环境、走茶园果园看特色产业……让记者感到比天气更炽热的是全县干部群众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澎湃激情、积极实践。
转变观念 承上启下明思路
“脱贫攻坚是上级出项目出资金,还有驻村工作队员带着干。我们想着乡村振兴战略上级也会有统一的安排部署,村一级的任务就是抓好落实。”采访中,几位村干部谈到年初这样的想法。
云县是2017年拟脱贫摘帽县之一,通过决战脱贫攻坚, 59个村、3个乡镇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3%,农村发展的最大短板基本补齐。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何无缝衔接?这些认识和思路上的重大问题亟待解决。不等待、不观望,云县按照临沧市的总体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
“理解乡村振兴战略5句话,要首先解决认识问题——乡村振兴谁为主体、谁来振兴?是主动振兴还是被动振兴?是自我振兴还是依赖振兴?”云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字清华说。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以下为主。”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群众出题目,干部来答卷;村组想干干不了的,乡上、县里来答卷。云县在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上下功夫。
字清华介绍,乡村振兴怎么探索?按照临沧市的统一实施方案,云县在宣传发动上着力,首先是把县、乡、村、群众几方的主和次、主动和被动位置厘清;接下来是探索振兴的思路、方法、途径。
4月23日,大朝山西镇文物村支书赵熙武赶到镇里,参加临沧市委农村工作视频会议,收听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听了会议部署,我明白了乡村振兴就是自己的事,是乡村要振兴,不能等着振兴乡村。”
大朝山西镇镇长吴伟介绍说,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文物村广泛发动群众听取意见,就大家反映强烈的两件事立即行动:发动群众整治环境卫生,自筹资金建了垃圾焚烧池,改善了人居环境;协调平整好了建幼儿园的场地,向县里争取项目和师资,力争明年3月招生。“自下而上定项目,做群众最想做的事,先做自己能做的事,争取上级支持做必须做而村、镇做不了的事。稳步快走,三年变样。”吴伟胸有成竹。
上下结合,“上”如何统筹、如何支持?6月3日,在县推进乡村振兴专题会上,县发改委、交通运输、教育等10多个部门的负责人汇报自己要做的事。
“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部分,必须抓好幼儿教育这个短板。”县教育局局长沈仕先说。县教育局已对文物村幼儿园立项,确保明年3月开学,覆盖周边村寨,解决120名幼儿入园。同时,又争取到了一批村级幼儿园项目,正逐一安排。
“一村一个规划正抓紧进行,确保今年底完成。” “目前第一批项目储备大都是生活设施,要把围绕产业的项目尽快收集整理。”“全县村组道路未硬化的还有4000公里左右,20多亿元的资金全靠拨款不可能。建议有条件的村组先干起来,县里以奖代补解决一点、整合资金解决一点,村里一事一议筹集一点、群众投工投劳解决一点。” ……4个小时的专题会,各家负责人拿着整理的项目清单,分先后、理缓急,不放空炮、给出路径。
不求所做必为大事,不搞面面俱到,更不一蹴而就。做身边事、做力所能做的事,积沙成塔,滴水穿石。
清溪潺潺绕村舍,绿树阴浓村边合。大朝山西镇纸山箐村的环境卫生一个月来发生大变化。
一个月前的纸山箐河垃圾漂浮,沿岸废弃堆积物散发出臭气。“可以饮用的溪水污染了,茶商来了意见很大。”村支书、主任黄再文说。说干就干,村里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理事会、老茶园保护协会,和村“三委”一道决定先整治环境。定村规民约、定门前三包、定分段负责人、定义务清理制度……一个多月时间,河水清了、村道净了。“紧接着,我们定出茶园的管理、采制标准,打造生态有机茶园,打造茶商来了不想走的纸山箐。”黄再文告诉记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总的思路就是‘153’战略,即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个目标,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工程’和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三大行动’。各村突出特色,分步实施。”县委副书记字德用说。
机制创新 集思广益谋布局
“到2020年,全面完成2000亩的茶叶改良”;
“到2020年,全面完成大平掌至村委会7公里的水泥道路硬化”;
……
这份措施明确、时间节点明晰的表格,是漫湾镇新村村委会的近期项目清单。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增加经济收入等8大类。同时列出的还有2035年、2050年需要完成的中期、远期项目清单。
这份清单,由村里开群众会、户长会、群众代表会、党员会等形式梳理,形成统一意见后,报至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再由其与县级部门对接,形成全县的项目库和规划图。
“清单化统筹,把责任划分清楚,该村上做的由村上来做,该乡镇一级来做的由乡镇来做,需要县委政府来做的由县委政府做。” 漫湾镇党委书记穆添荣说,这就像足球赛,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聚焦2020年第一阶段,分清楚哪些要做、能做、由谁做——这就是云县的“群众出题目,上级来回答”。
走进新村回营布越军家,一院修旧如旧的百年老屋,处处透着“古”味,一旁新盖的平房墙上也饰以图画、文字。“保存古色古香老房子,恢复民族特色,打造传统村落,这是我们乡村振兴要做的事之一。”布越军说。
“那正在做和将要做的还有什么?”对记者的提问,老布一一道来:核桃园提升改造在专家指导下正在做、环境卫生整治正在做。栽种芭蕉芋、青玉米与肉牛养殖的循环生态产业已谋划好准备做,把冷库建起来,明年乡村旅游可以起步。老布一脸向往和自豪。
自我振兴、自下而上,是不是群众想做的事乡镇、县里都要支持?在漫湾镇、新村村委会与各小组的三级联合项目论证会上,电杆洼组组长李绍春抢着发言:“我们村想对100亩茶地进行改良,群众一致同意引进外地白茶或者冰岛茶种,想请镇上帮助引进。”
“镇里的白莺山茶小有名气,结合旅游开发,县、镇正在做原产地地理标志、品牌打造等工作,你们组要种就种白莺山茶,统一品牌营销。”穆添荣否定了李绍春的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分四步走——摸家底,找差距,排工期,促落实,相对应的是四个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清单,责任清单。”县委政研室主任张国庆说。目前全县已收集到基层群众需求3000多条,梳理了2个时间段的事项。2018年清单已基本自下而上汇总完成,6月底锁定并实施;今年底锁定2019至2020年工作清单。
上下结合、以下为主理清单、定项目,编制“全域规划”、推行”多规合一”,以规划为平台为引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筹推进。
抓牢核心 突出特色兴产业
人间六月天,最忆是安乐。
茂兰镇安乐村,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五里一塘,十里一哨,百里一渡”的重要驿站。
安乐河和冬瓜林河在这里交汇,“双龙戏珠”,青瓦白墙的新居整齐有序,村内小桥流水,家家门前屋后鲜花绽放,乡村振兴五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字经、二十四节气等上了墙。安乐村把自身定位为“彝家风情、茶马文化、宜居安乐” ,建成云县城的后花园。
茂兰镇党委书记徐守云介绍,围绕建设“一园一库一通道一古镇”旅游开发规划,安乐村规划发展种植澳洲坚果,建设一个农业休闲观光园,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魅力;依托要建中型水库,让游客体验荡舟碧波、观渔家灯火的惬意;打造安乐塘茶马古镇,挖掘提升餐饮民族文化。
目前,通过整合项目资金资源,实施村级“四位一体”试点、省级示范村、农业综合开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改善水、电、路、网等基础实施,提升了人居环境。“现在每个周末都有县内、省内外的游客来游玩,做餐饮、卖土特产,村民的收入在逐步提升。”村支书罗建军高兴地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核心,是全面振兴的基础。”在爱华镇大树村一同走访座谈时,镇党委书记周新荣介绍了镇里的做法。
大树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确立“种养相加、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林+禽、合作社+农户”三种模式,快速增加群众收入。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的云县家兴林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52农户入社,在自家的自留山、责任山、经果林地中发展林下土鸡生态养殖,去年全村仅家禽收入就达480万元,加上核桃、茶叶等收入,人均收入已达11134元。村党支部书记杨世荣自信地说:“到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没问题。”
爱华镇在大树村召开33个村委会干部参加的现场会,学习借鉴大树村的经验。当即就有6个具备林下养殖条件的村决定照着干,请求在各村成立家兴林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社,希望总社技术扶持,带动300户加入。镇上立即着手项目编报,已争取到24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9月份雨季结束后就能启动。
下有期盼、上有谋划,产业兴旺的目标把干部群众的心联在一起。
“发展产业一定要突出优势、突出特色,要和省里力推的‘三张牌’紧密结合。如做好粮食生产的产后服务项目,叫响云县的3个特色米品牌;安乐村建乡村旅游小镇,可以申报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县发改委的同志在思考。
“提升茶叶这一特色产业,推动1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 “要在今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要实施好花椒、蘑芋等新兴产业的试种推广,让农民多一条增收渠道。”县茶办、农业等部门的同志在行动。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云县以抓实产业为底色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徐徐绘就。
记者 乐志伟 李春林 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