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谢进 李春林)让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融入家园建设,焕发生机活力。9日,2018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临沧市临翔区沧江园广场举行。
2018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厅、临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临沧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具体承办,活动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当日,来自全省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演职人员一起欢聚在临沧,带着他们的非遗项目、民族民间歌舞乐、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来到临沧进行展演展示,还有文物专家、法律专家来为广大市民普及知识。
据了解,活动在临沧市设主会场,在云南大学、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古镇、云南民族大观园等地设分会场同时进行。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共有8项系列活动,其中:“启动仪式”“民族民间歌舞乐、传统戏剧展演”“传统技艺展示”“文物鉴赏”“法律宣传咨询”等5项活动于6月9日至11日在临沧主会场举行;“文化遗产知识讲座”于6月9日上午在云南大学举行;“中国(昆明)官渡第八届全国非遗联展系列活动”于6月9日至15日在昆明市官渡古镇举行;“云南民族大观园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于6月9日至11日在云南民族大观园举行。
据介绍,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的集中体现。我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立法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1月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全省各州市县也相继出台了23部条例和相关规定。
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省、州市、县(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903项,其国家级105项。“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建立了各级非遗传承人名录10525人,建立省级保护传承基地28个,州市级传习中心11个,各级传习馆(所)257个,传承点358个,展示室923个。在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云南又有14个非遗项目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