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沧频道/ 要闻
耿马创特色产品补产业短板
2018-03-07 15:52:3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近年来,耿马自治县着力探索贫困群众在中药材产业扶贫方面的重要举措,助推脱贫攻坚。2017年,全县共种植中药材面积38204亩,主要种类有滇重楼、石斛、白芨、龙胆草、砂仁等,产量2474吨、农业产值12713万元。

 产业托管帮扶。贫困户成立合作社,把国家产业扶持资金直接委托给公司,公司实行基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每年以12%的红利返回给贫困户。目前已有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与贫困户托管合作,投入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400万元,户均增收945元。

 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帮扶。贫困户自愿将空闲土地,种植周期长、见效慢作物的林地折价入股,土地、林地由公司接管,进行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人。目前已有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流转3100亩,每亩600元,流转资金186万元,涉及31户农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土地流转1160亩,流转资金63.8万元,每年支出工资240万元。

 产业辐射带动帮扶。政府整合资源与公司对接,共同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愿望的贫困户,由公司扶持种苗,签订收购协议,予以帮助发展。主要有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3个贫困村,508户贫困户众种植,2016年至2017年,共发放种苗700余万株,涉及600余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63户。积极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每年3期,培训群众1600人次以上。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中药材企业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当地群众。每年春节开展60岁以上老人、五保户慰问活动,每年慰问资金12万元,每年春节邀请当地群众开展文体活动。

 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农户出土地、出劳力,公司出种苗的方式,带动群众参与种植重楼、石斛等中药材增加收入。群众到企业务工当“产业工人”,部分贫困户可以实现年人均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并且在务工过程中学到了“致富经”,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和致富技术,实现群众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同时,通过产业托管模式,将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注入企业,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培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至2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申报国家认证单品种中药材 GAP种植基地达2个以上。推进3个“云药之乡”建设,实现中药材农业产值3亿元以上;中药(民族药)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

 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积极开展中药材资源生产、供应情况调查,加强传统优势药物植物品种收集评价,建立中药材的资源监测网络。合理开发和利用耿马药用植物和动物资源优势,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和良种繁育基地,强化野生药材人工抚育,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发展优质中药材加工生产。加快发展优质中药饮片产业,积极推进中药材资源就地转化,推进中药饮片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加工工艺,积极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开展以功能性食品为主的延伸性产品研发,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通讯员 谢勇 (临沧日报)

责任编辑: 党一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