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沧频道/ 要闻
临翔区“八抓”促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
2018-02-24 09:02:11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临翔区把抓实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作为稳定脱贫的关键措施来抓,区委主要领导率领分管领导和区级部门深入调研,与各村“两委”负责人座谈分析,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夯实产业基础,促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抓产业培育,编织产业“摇篮”。努力培育一批可广泛推广种植、收入稳定的富民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多渠道争取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实施“短中长”“短平快”相结合的产业增收措施,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短”主要是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烤烟、油菜等传统产业及“三豆、两瓜、一萝卜”,发展订单农业26730亩,养殖山地鸡14万羽、猪5819头,发展生物药材8.64万亩;“中”主要是新种茶叶6249亩、坚果20667亩;“长”主要是种植高价值珍稀树种苗木22.67万株和实现核桃产业提质增效。
  抓农产品品牌,走区域品牌“路子”。依托乡(镇、街道)的资源优势,采取“短中长”相结合和“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重点打造凤翔“四通酱菜”、忙畔“肉牛”“生态蔬菜”、蚂蚁堆“核桃”、博尚“菜籽油”、圈内“光山茶”、邦东“邦东茶”、马台“芽茶”“平河山泉”“蜂蜜”、章驮“生态鸡”、南美“坡脚茶”“西班牙火腿”、平村“红花生”“红菌”等农产品特色品牌,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促进提质增效。
  抓合作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农户“共享共赢”。以“企业+贫困户”合作增收模式,牵线临沧飞达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在章驮乡试点,免费提供仔猪及饲料给贫困户饲养,半年按每头500元支付“托养费”;由临沧植宝农业科技公司提供鸡苗给贫困户饲养,按市场价回收的方式促推贫困户增收,覆盖凤翔、章驮、南美、马台、圈内、平村6个乡(镇、街道)农户,发出鸡苗20万羽;引进成立裕丰马台淀粉厂,在马台乡由企业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芭蕉芋,并由合作社组织回收加工;与华中科技大学和裕元祥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心手相牵”扶贫茶,卖出每片爱心茶捐赠扶贫资金60元,实现销售190.8万元,划入扶贫捐赠专户52.3万元。
  抓物流配送,疏通农产品流通“管道”。由区供销社牵头,成立了临翔区绿源翔蔬菜物流配送公司,对外面向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川航、东航等单位食堂推广农特产品并取得实效。对内面向大临铁路、玉临高速等重大项目工地,学校、机关食堂统一配送供应农产品。
  抓电子商务合作,做足农产品走出去“文章”。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翔飞商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包装推介农特产品,使产业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与国资商城、良品铺子、临农e购、“公益中行”等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农产品上网、下山,进城、出临、出国。
  抓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组织“平台”。设立“临翔区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支持834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挂钩社员“网格化管理”制度,既带动贫困户发展,又帮助群众记清算清收入账。发掘和培养一批合作社带头人,致富带头人。
  抓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固集体筹钱办事“根基”。引进茶叶、核桃、芭蕉芋、金线莲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全覆盖、贫困户入股分红全覆盖。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成了平河山泉水厂,建设璋珍村、坡脚村、文远村、曼启村、南糯村等茶厂,共覆盖18个村,实现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
  抓劳动力培训转移,充实就业增收“口袋”。紧盯贫困乡、村、户脱贫标准,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聚焦贫困人口,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着力点,坚持“先扶脑袋后扶口袋”的理念,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采取“组织搭台、技术支撑、群众受益”的方式,建成3个贫困乡就业服务综合平台,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发放培训合格证8351册,组织贫困户就近入城当保安、民兵、停车收费员、公益性岗位保洁员、护林员等,积极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输出劳动力6000余人次,户均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有力支撑了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

        通讯员 康家东 (临沧日报)

责任编辑: 党一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