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沧/ 热点
临沧沧源:创新形式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8-01-29 16:14:07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云南网讯(通讯员 赵淑芳 杜丽波 彭雁)日前,临沧沧源自治县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丰富载体,开展立体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效到心,佤山各族儿女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深入学

沧源自治县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党组)和单位(部门)为单位,做到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学、深入学、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学,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创新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方式方法、干部理论教育和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读书会为载体,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党章》等为内容,通过集中学习、集体研讨、抄写读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形成全县学习宣传贯彻精神的浓厚氛围。从党校、扶贫办、住建局、国土环保局等职能部门抽调专业人员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等方式,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入阐释和讲解,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基本内涵。截止目前,全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60次,参学1520人次,组织读书会学习100次,参学2900人次;干部职工会议学习138次,参学4896人次;党员学习115次,参学3565人次;举办报告会24场,参学772人次。

创新融合传播方式

沧源自治县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方式,及时转载转发中央主流媒体的报道、评论、社论,全面、准确、深入地解读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县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结合脱贫攻坚、“五网”建设、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积极宣传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措施、经验和成效,以及撰写的学习心得和理论文章,真正把大会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黑板报、宣传栏,加大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力度。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为载体,通过灯杆悬挂、墙体绘制“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公益广告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佤山先锋”“微佤山”微信公众号及基层综合服务平台,以图文并茂、佤汉双语、音视频等方式开展每日送学活动。

把十九大精神宣传到村村寨寨

沧源自治县充分发挥佤乡宣讲团作用,以佤汉双语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深化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各级挂钩部门“一把手”和省、市、县驻村干部作用,及时把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宣传到村村寨寨。据统计,全县共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971次,参学44399人次。充分发挥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和基层文艺团队作用,突出本土元素,以舞蹈、小品、独唱、对唱、歌舞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编排《依法治国就是好》《佤山处处唱新歌》《十九大精神到佤山》《幸福像花儿一样》《小康路上一个不落下》《备涅呼嘎蜜》《十九大精神达加伟》等节目,让群众更容易接受和记住。截至目前,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已开展宣传十九大精神暨文化下乡演出活动23场,受益观众11500人次。运用民族语言翻译十九大精神,依托农村电影放映小分队,宣传到村村寨寨。启动“村史室”建设,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视频影像等多种陈展形式,突出“一村一品”个性特色,展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农村经济社会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广大人民群众知恩、感恩、报恩和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以乡(镇)为主体,以村(社区)、组或农户为单位,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工作,精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村、主题广场等,让文明细胞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公共场所向单位延伸。将学习宣传活动自觉转换为实践行动,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带领各族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沧源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赵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